黃文局
粒腺體俗稱人體的「發電機」。因為粒腺體會合成三磷酸線苷ATP,也就是人體能量主要的來源。
人體細胞會根據自身的能量需求而擁有不同數量的粒腺體。譬如,大腦、心臟、肝臟,需要大量能量來維持其功能,因此,這些細胞會有數百個到數千個粒腺體。
粒腺體內部存在極微弱電流,產生磁場。因此,外界任何電磁波都有可能干擾粒腺體的磁場,導致粒腺體加速老化、自由基大量累積、產生能量受阻等不良反應。太空人長期暴露於電磁波中,返回地球之後,會有骨質疏鬆、自律神經失調、腦功能退化、視力退化、端粒縮短等現象。可見電磁波對粒腺體的傷害。
粒腺體的基因完全來自母親,因此,粒腺體的健康與否,跟自己的媽媽、外祖母有絕對的關係。但是,除了遺傳因素,還有後來的環境和自己如何養生都有關係。粒腺體產生能量的化合過程很複雜,不需介紹,只要知道粒腺體是能量的來源就可以。
那麼,如何補充粒腺體的營養素?多吃鮭魚、鯖魚、牛肉、肝臟、芝麻、堅果、花椰菜等,因為這些食物含有Q10輔酶,可以促進A T P的合成和抗氧化。也要多吃紅肉、羊肉、雞肉、鱈魚、乳製品等,這些食物會帶脂肪酸進入粒腺體協助能量生產。所有ATP產出之後,必須和鎂結合,才能啟動。杏仁、香蕉、南瓜子、燕麥、腰果、黑巧克力、深綠色葉菜等,都有鎂的元素。
中醫用玄名「氣」來形容一個人的樣貌。「氣宇軒昂」的人,多被形容為「中氣十足」。萎靡不振的人,多被稱為「中氣不足」。那麼「氣」是什麼?現代西方醫學稱為「能量」。精神充沛的人,「電力」外放。「電力」虛弱的人,病態外露。現代醫學,把這「電力」稱為「能量」,而且,已經可以量化。通常以電磁場、生物電流、熱能、A T P產生的形式等來描述。
身體的健康,是如何讓身體持續處於「充電」的狀態,補充食物,只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曬太陽、多喝水,常運動,也是「充電」的方法。
墨西哥的醫學博士Herrera認為,不是只有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人體也能進行「光合作用」。當你曬太陽時,人體會製造維他命D,也會為你的血紅素「充電」,紅血球會「把光轉化為能量」。陽光也會活化你的大腦和神經,為整個身體「充電」。
人體「缺乏光照」,新陳代謝下降、情緒低落、免疫力失衡,因為「電力」不足。如有憂鬱症、老人癡呆症等慢性病的人,每天曬曬太陽,可以緩解症狀。
如果食物是身體的燃料,那麼光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營養,而黑色素則是人體的「太陽能轉換器」。黑色素不只是一種色素,是能整合能量、節律和訊號傳導的半導體。當我們站在陽光下,整個身體都在吸收轉換並傳導光的訊號。黑色素的能量,不僅止於「光能轉換」,還是人體「生物電流」的起點。黑色素不足,頭髮逐漸變白。
黑色素會透過移動黑色素細胞進入特定的組織或器官製造黑色素。例如在毛囊中,它決定的頭髮的顏色。在虹膜和視網膜中,參與光的結調節。在內耳中,協助維持聽覺和平衡。最關鍵的是在中腦質中,直接參與多巴胺的合成。當黑色素消耗殆盡,中腦無法再製造足夠的多巴胺,便可能引發帕金氏症。因此,食用黑胡椒、黑芝麻、黑海苔醬、黑豆等,有益健康。
人體幾乎所有重要的生理調控,從維持大腦清醒到荷爾蒙分泌,從細胞能量生成到免疫功能的維持等,光都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人們普遍認為,「褪黑激素」(Melatonin )是調解生理時鐘的激素而已,其實,褪黑激素和粒腺體、免疫系統,甚至對抗病毒和抗癌機制都息息相關。
科學已經證實,高達95 %的褪黑激素其實不是來自松果體,而是由粒線體製造,是粒腺體對抗自由基的第一道防線。粒腺體在產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若無法即時中和,容易引起細胞損傷,褪黑激素此時扮演關鍵角色,保護粒腺體不受損害並延緩細胞老化與退化等。
褪黑激素也具備調節代謝的功能,也可以預防蛋白質錯誤折疊和堆積,有助於延緩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疾病。
黃文局
1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