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耀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149
「教」與「哭」 的台語白話發音兩字押韻, 平添這句話的殺傷力。在台灣一般民眾對基督教在某方面有很深的誤解。親人死了沒有孝男哀痛嚎啕大哭。就說這是不孝!
各種不同的文化對父母長輩還在的時候都有一定程度的敬老尊榮的方式。這個我們稱之為「生孝」。摩西十誡第五條「當孝敬父母, 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這是命令。鼓勵注重「生孝」, 這點和教外人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關於「死孝」在中華文化圈裏的各國, 對祖先崇拜特別注重超過其他文化。過去信徒在這方面的忽畧常成為民眾對基督信仰的誤解。這對宣教有很大的阻力。宣教的策略必須正視這問題。福音傳播於這種異文化當中, 如何處理祭祖是宣教的重要課題。
首先,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上帝是獨一無二的創造真神。摩西十誡頭一條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祭祖儀式明顯被視為敬拜別神。甚至被視為很嚴重的偶像祟拜。在多神的宗教信仰裏, 多了自己的祖先的牌位很容易被接受。佛教進入中國,因為它的神明觀念較屬於泛神或無神, 故較能折衷並兼, 很容易和民間的信仰混合。台灣社會信媽祖的人可以同時參與佛廟的法會。信佛者在家裡面擺放祖先的牌位也很自然。而且也表現尊重社會孝道的傳統習俗。
但歸依基督教的信徒不可以再擺放祖先的牌位。牌位是神主牌, 象徵祖先的靈。因此在除偶像的聖別禮拜時也包括了祖先的牌位, 和其他神明一起除去。引起鄰里另眼相看。一下子就想到「基督教死無人哭」。 心裏築起反「洋教」的堅固營壘。
基督福音來台已經160年。但信教的人包括天主教只有約6%。 為什麼進展如此緩慢?原因當然很多, 但不能忽視的是教會對「慎終追遠」不夠用心研究, 如何用更具體又可行的方式取代拜祖。整個祖先祟拜其實除了對神靈的敬拜之外還有其他文化層面的功能。如敦親睦鄰, 家庭教育等。雖然有不少人努力在這方面提出建議,如「族譜」的建立。教會在清明節做特別的禮拜等等。但教會仍然因爲有紛爭, 遲遲不敢積極試著去推行可以接受的「死孝」。
我們相信故人榮歸天家, 將來有歡聚的一天, 安息禮拜可以有歡送的氣氛。但不能因此就忽略了中華文化平時緬懷故人的教導。不能用敬拜上帝生命之創造主, 就自動拜了所有的祖先做為理由。也不能靠現代年輕人已經不再注重固有傳統, 就認為阻力會自動消失。他們在潛意識裏對斷了文化之根的信仰仍有一個心理阻礙。
誠心希望教界人士面對這問題。在有負擔把福音傳給更多同胞的同時檢討宣教策略。福音的大能能夠無遠弗屆有果效傳出去, 需要用聽眾能了解的話語。我們可以學效使徒保羅。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所遇到的阻礙相當大。他如何克服, 如何突破傳統猶太人的反對?在沒有妥協福音的本質之下把好的信息傳播到當時文化上與希伯來不同的希羅世界。相信我們多查考他的書信, 探討他的神學, 可以做我們努力的參考。把華人「慎終追遠」精神正面的意義溶入教會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