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啟東
前言:
二戰的亞太戰爭 Asia Pacific War是地理上比歐戰更大的戰區,它包括:西太平洋 West-Pacific Ocean, 西南太平洋島嶼 South-West Pacific island, 東南亞 South-East-Asia, 中日第二次戰爭2nd Sino-Japanese War 及俄日戰爭 Soviet Japanese War. 最主要決勝,是在太平洋上盟軍對日本的蠶食鯨吞,導致日本投降,本文僅敘述這一部分. 以下先來探討日本的崛起.
明治維新 Meiji Restoration
歐美殖民主義來到遠東,也逼迫日本國開埠貿易,壓榨日本.明治天皇Meiji 在從幕府手中統一全國後,於1868年一月三日開始施行明治維新,主張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化開明的改革. 結果使得日本躋身於世界經濟,軍事強國之列.
中日甲午戰爭-日清戰爭(日本)-清日戰爭(朝鮮)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向宗主國乞援,日本也派兵進入朝鮮,日清於是於七月二十五日開戰.主要戰場在朝鮮,九月十七日黃海海戰及十月二十五日的遼東半島,結果日本以蕞爾小邦大勝,清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只好派出欽差大臣李鴻章去日本訂定喪權辱國的馬關(日-下關)條約,除了賠款還割讓台灣及韓國給日本. 遼東半島因為俄法德的干涉下,沒拱手讓給日本. 也因為俄羅斯干涉有功,而得以租借旅順及大連.
日俄戰爭 Russo-Japanese War( 日-日露戰爭)
自從俄皇彼得一世,俄羅斯積極向西伯利亞及遠東擴張,先取得旅順不凍港的租借,建造由哈爾濱經過瀋陽到旅順的中清鐵路,又企圖進入北朝鮮,再派軍入東北.日本備感威脅,在談判破裂後, 1904年二月四日,日本不宣而戰,進攻旅順,啓開兩國的戰爭,爭奪朝鮮及滿州. 主要戰疫在旅順,奉天戰疫(瀋陽)及對馬海峽(日本與朝鮮之間,又稱朝鮮海峽)海戰. 除了陸上俄軍節節敗退,遠從波羅的海(Baltic Sea)來的俄羅斯艦隊,在對馬海峽全隊覆沒. 同時日軍也攻取北海道北方的庫頁島 Kuril. 這是亞洲國家第一次戰勝西歐列強. 失敗的俄羅斯承認日本對南滿的控制及駐軍, 朝鮮也完全在日本掌握中.
中國抗日戰爭 2nd Sino-JapanesevWar
一連串對清國及俄羅斯大勝之後,日本軍國主義者力量陡升,開始向周邊地區擴張. 1931年九月十八日,在一百天佔領整個東北,設立滿州國,是所謂九一八事變. 1937 年七月七日,日軍進攻平津地區,佔據整個華北,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於是對日宣戰. 本來日本宣稱要在三個月內徹底擊敗中國,但是八年下來,雖然經過日軍南北猛烈的攻擊下,佔領沿海及華中大片土地,戰情呈膠著狀態,百萬日軍被牽制在廣大的中國土地上. 最後在盟軍的太平洋戰略下,戰爭危至本土,兩顆原子彈的震撼之下,1945 年八月十四日接受無條件投降, 放棄台灣及朝鮮.
偷襲珍珠港事件 RAID of Pearl Harbor
1941 年十二月七日清晨,日本突襲珍珠港 Pearl Harbor 啓動了為時快四年的太平洋的大戰,也將美國帶進第二次世界大戰 World War 2. 這個戰爭包括太平洋,東亞,東南亞,在南邊還遠至澳洲北部,北至阿留申群島 Aleutian Islands. 戰爭一直到日本受到兩次原子戰損失慘重的轟炸後,無條件投降.
1941 年九月,日本國自從1889 年憲法獨立於文人政府外的兩大軍事機構-陸軍及海軍,終於有了協議,而且被帝國總部 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 接受. 陸海軍各有獨立的指揮部,只有在名義上屬於裕仁日皇 Hirohito 的領導. 這個戰略協議是針對美英荷在太平洋及東南亞地區的屬地. 到了 1941 年,日本的計劃是由海軍先重創美國的遠東艦隊 Far East Fleet, 再由陸軍佔領呂宋 Luzon 及關島 Guam,等到美國艦隊反撲時,以潛水艇,陸上起飛的空軍及日本主要艦隊群將它們完全消滅,就像 1905 年日俄戰爭時.日本海軍在對馬海峽 Battle of Tsushima 一舉消滅俄國海軍,一樣的算盤.
早在1939 年,日本堅信海上戰疫是取決於戰艦上的大砲及驅逐艦 Destroyer, 巡洋艦 Cruiser. 於是在 1934 年罔顧 1922 年華盛頓海軍公約 Washington Naval Treaty 的限制,開始著手計劃建造兩艘有十八英时大砲的大艦,同時在 1940 開始加強空軍及潛水艇. 在 1940 年當時在中國戰場上已經到了僵局 stalemate, 佔領滿州 Manchuria, 中國北部及大部分海岸線,而日本的零式戰機 Zero Fighter 和雙引擎的轟炸機雄霸中國. 1940 日本加入德義軸心國聯盟 Axis. 就在此時日本開始對美英荷的戰爭計劃, 在海軍大臣山本五十六Yamamoto Isoroku 的堅持下,開始準備兩個計劃,一個是東向偷襲珍珠港 Pearl Harbor, 一個是南向佔領菲律賓,馬來西亞及印尼.
1941 年七月,日本入侵法屬中南半島,美國凍結日本海外資產並且禁運石油. 石油是戰爭所必需,在多次交涉沒有結果下,佔領出產石油的印尼是迫切需要的. 集合海軍所有的戰力,包括6艘航空母艦,4艘補助母艦,十艘戰艦,18架重級巡洋艦,20艘輕級巡洋艦,112架驅逐艦,65艘潛水艇,及 2274 架戰鬥機. 雖然大軍浩蕩,山本大將卻説:一年內我軍是摧枯拉朽,但是一年後就很難説, 但山本大將還是主戰. 1941 年十一月五日決定,如果到十二月一日談判還是沒有結果,就發動戰爭. 十一月月二十一日布署所有的軍力,因為是奇襲,攻擊日訂在十二月七日星期日清晨.
360 架飛機從 Nagumo Chuichi 副司令的航空母艦首先拂曉出擊. 美軍在完全蒙在鼓裡,禍起倉促,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內所有8艘戰鬥艦被炸,其中5艘沉沒,3艘驅逐艦還有9隻船炸沉,140 架飛機摧毀加上80 架受傷,2330人陣亡加上1145 人受傷. 珍珠港內爆炸此起彼落,大火遍布,煙霧瀰漫,人們哀嚎,有如世界末日.但是三艘不在港內的航空母艦沒有受到攻擊,還有港口設施,電力發電廠及油庫都是安然無恙. 這次突擊,導致美國上下一心,團結參戰. 本來日本是要以這次的偷襲,毀滅美國太平洋艦隊,逼使美國對於亞太戰事完全無力顧及阻止. 本來美國對於歐戰及中日戰場是採取不積極援助的態度,這次的攻擊,掀起全美國的憤怒,對日宣戰.
日軍狂掃東南亞
同時日本轟炸機也向菲律賓在馬尼拉 Manila 北方的克拉克等機場發動空襲,美國在遠東超過一半的戰鬥機及轟炸機被炸毀. 兩天後,很多的戰鬥機及在馬尼拉南方的港口 Canute Naval Yard 被炸. 失掉了空中護衞, 美國亞洲艦隊司令 Adm. Thomas C. Hart 趕快將一些大型船艦移防到爪哇 Java 及澳洲 Australia. 轟炸機也送到澳洲. 只留下一些軍力及潛水艇保衞菲律賓. 緊接著在十二月十日日軍開始入侵菲律賓的呂宋島,二十二日軍團在 Lingayen gulf 登陸,二十四日又大舉在馬尼拉南邊登陸, 在1942 年一月二日北南夾擊,會師於馬尼拉. 麥克阿瑟將軍 Gen. Douglas McArthur 率領的美軍退守到 Bataan Peninsula and Corregidor Island. 在羅斯福總統命令下,麥克阿瑟離開菲律賓到澳洲. 日軍發動總擊下,Bataan 的美軍彈盡援絕,於四月九日失守. 投降的七萬六千菲律賓及美軍被迫走上66英哩的悲慘的行軍,俗稱 Bataan Death March. 在空軍及地面大砲強力轟擊下,在 Corregidor 島代替麥克阿瑟的陸軍中將 Lieut. General Wainwright 於五月六日投降. 五月九日後整個菲律賓落入日軍手中,雖然許多美軍俘虜死於疾病,但是有數千人受到日軍無人道的虐待,戰後日軍指揮官 Homma Masaharu,因為他的暴行,戰後被軍法審判為戰爭罪行 War Crime 而被處決.
同一時間,已經佔領海南島及法屬支那半島的日軍,向有英加軍隊駐守的香港發動攻擊, 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12,600 的英軍及1900 人的加拿大軍向日軍投降. 十二月九日佔領曼谷,十二月十六日佔領緬甸 Burma 南部, 到了 1942 年一月底,日軍佔領除了新加坡外全部的馬來西亞 Malaya. 早在 1941 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美英荷澳成立了一個聯合總部叫 ABDACOM= American, British, Dutch, Australia components, 由 Sir Archibald Wavell 領導. 不久日軍就向盛產石油的印尼伸出魔掌,在廣大的印尼名島,前後各個擊破,到了三月九日,完全控制了印尼. 一月三十一日開始攻擊仰光 Yangon 及 Mandalay. 二月九日在有九萬人的英澳印度聯軍投降後,取得了新加坡 Singapore. 在披靡無敵之下,還在二月十九日空襲澳洲北部的達爾文市 Darwin,造成數百人死亡.
在東邊的太平洋上,日軍也取得同樣的勝利. 戰爭的第一天,約克島 Wake island 就受到空炸,著名的約克島戰役 Battle of Wake Island,美軍以不到一半500人軍力的軍人及450 平民技師,勇敢對抗有 2000 人之眾的登陸軍,使日軍超過千人的死傷,雖然最後在十二月二十三日不支而降. 關島也在十二月八日立即受到攻擊,5000日軍登陸佔領. 此後接二連三,日軍佔據了 Makin, Tarawa, Rabaul, New Britain, Kavieng 及 New Ireland. 至此,日軍擁有整個西太平洋.
到目前看來,日軍的戰爭計劃實現了,但是盟軍沒有妥協的跡象,反之,盟軍的反攻箭在弦上. 在1942年二月一日,盟軍以小艦隊攻擊馬紹爾群島 Marshall’s, 二月二十三日打約克島 Wake, 三月一日出擊 Marcus Island. 並且由地面起飛的轟炸機在二月二十三日炸 Rabaul. 同一時間日軍為了掣肘,也計劃拿下 New Caledonia, Fiji and Samoa 諸島,並且要拿下 東部的 New Guinea 及西邊的 New Britain,威脅澳洲,還準備入侵中途島 Midway Island. 在阿拉斯加西南的阿留申群島,日軍佔據後,也建立飛機場. 看來雙方劍拔弩張,日方雖勝,盟軍也不屈伏. 為了控制印度洋,日軍在三月二十三日取得 Andaman Island,四月攻擊印度洋的英國海軍及商船及孟加拉灣 Bay of Bengal,造成船隊大量損傷及破壞錫蘭 Ceylon 的設施.
盟軍阻遏日本攻勢
就在日軍氣勢高漲,擁有整個西太平洋東半部到印度洋的大片海域時, 1942 年四月底,美英聯軍在太平洋地區設立新的指揮部,由美軍運籌帷幄. 麥克阿瑟 MacArthur 為西南亞包括菲律賓,印尼及澳洲的統帥. 而尼米茲 Chester Nimitz 是太平洋的海軍司令官. 任務不但要阻止日本的擴張,保護北美地區,而且準備好水陸兩棲反攻登陸.
Doolittle Raid of Tokyo 英雄杜立德空襲日本:在珍珠港被偷襲不到五個月,為了報復珍珠港事變,美國召喚80名敢死隊,計劃空襲日本.這是一個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路程太遠,就是飛機增大油箱也回程無望.1942 年四月十八日,16架美國 B-25 轟炸機在 James Doolittle 中校率領下,乘坐黃蜂號航空母艦 Carrier Hornet, 本來要在離開日本 450海哩才起飛,但是在 650 海哩時已經被日本情報船發現,只好提前行動,奇襲轟炸日本國都東京,橫濱,大阪,神戶等城市.取得小戰果,但是戰略意義大,提高盟軍到處都被擊敗的士氣. 80位勇士們因為提早起飛,任務完成後,飛不到預期在國軍控制下的江西機場,杜立德下令跳傘求生. 身上帶著“我是助華美軍,請保護”的字條,有69人被國軍救起,一人跳傘失敗加上兩人溺水喪生.八人被日軍俘虜,其中三人被槍斃,一人病死,四人戰後釋放.
日本為了要控制這個通向澳洲東部北方的 Coral Sea,要在只離開澳洲本土約 300英里的Moresby 港口建設機場的計劃被盟軍察知,五月三日登陸行動被美軍轟炸而失敗. 接著接濟及破壞這個登陸戰的兩雄艦群在海上直接衝突,大海戰雙方互有輸贏. 美國的 Lexington 航母炸沉, Yorktown 航母受創. 日方的Shokaku 航母被飛機炸得失去戰鬥力而回航,所有的登陸部隊在美機的轟炸下,任人宰割而無功績可言. 這個登陸及海戰,日本在戰術上 Tactics 是成功的,但是盟軍的戰略 Strategy 更勝一籌.
在小挫之後,日軍要攫取離開夏威夷很近的中途島 Midway Island,海上大軍集合包括7艘重輕型航母,2隻水上飛機航母,11戰艦,15個巡洋艦,44艘驅逐艦及15艘潛水艇.這個計劃的密碼被美國獲悉. 盟軍也集合了三艘航母及多架驅逐艦巡洋艦及潛水艇,再加上中途島及夏威夷的機場戰機,在海上以逸待勞. 1942 年六月三日美機先向500英里外的艦隊攻擊,日機猛烈的轟炸中途島,從航母飛起的美機炸沉了三艘日本的航母-Akashi, Kara, Soryu 及一隻重巡洋艦,下午再沉一艘 Hiryu 航母. 同時美國 Yorktown 航母也受重傷下又遭到潛水艇魚雷攻擊. 在失去了四艘航母後,日軍在六月五日退卻, 但是日軍在北面的阿留申群島 Aleutians (屬於阿拉斯加)佔領最南端的Attu and Kiska 兩小島,而且重創港口 Dutch Harbor. 中途島的戰役是太平洋戰事的轉捩點,這個時間點只不過離開偷襲珍珠港一年六個月,看起來山本大將在戰前的預言是對的. 此役日本失去了航母的戰力,又損失了海軍許多最好的飛行員. 此後日本再無能向海上擴張,放棄了入侵澳洲北方的 New Caledonia, Fiji and Samoa 等島嶼,也中止原先的戰略.
盟軍反攻
1942 年七月二日,美軍在南太平洋及西南太平洋的反攻號角啓鳴. 七月六日進入 Guadalcanal, 在爭奪這個島嶼及其港口 Tulagi 及 Lunga Point 機場,雙方增援再增援,開啓了長達六個月的爭奪戰. 陸上數萬人對敵,海上各類戰艦交戰,雙方都有極大的損失,到了 1943 年二月,日本在死亡了24,000人後,驅逐艦突擊撤離 12,000 戰士, 六個月的血腥戰鬥倏然而止. 這是盟軍第一次大規模攻擊,也成功的阻止日軍反撲. 同一時間 New Guinea 也有戰事,美軍打算由此地奪回北邊的New Britain 等. 而日軍要從叢林向南佔領前次由海上未能取得的 Moresby 港口. 七月二十一日日軍從 Gona 上岸,一個月後經過 Kokoda Trail, 但是路途險阻, 在只差35英里時已經人員困乏,糧食不繼,未能竟功而撤.
此後雖然日軍還有增援,但是盟軍更加加強, 1943 年一月,戰爭在 Papuan 及 Guadalcanal 結束. 日軍在 Papua 爭奪戰死亡 12,000 人,盟軍死了3300人.
Guadalcanal 戰事結束後,1943年三月二十五,日本了解在戰場上已經是守勢,前途暗淡, 開始重新做防衛部署. 但是困獸猶鬥,也發動了一些攻擊,可是情勢急轉直下. 四月十八日,指揮官 Yamamoto 的座機在 New Britain 的 Rabaul 被伏擊死亡,而對日軍打擊甚大. 兵力分散的各個島嶼,未能做有力的抵抗,在盟軍各個擊破下,丟失了所羅門群島 Solomon’s Island 及 New Guinea 的許多重要據點. 戰事愈來愈不妙,九月三十日再重新計劃. 1944 年春季,盟軍在 West New Guinea 布置防線,日軍已經被包圍. 在這種境況下,日本海軍訂了一個 “A” 計劃,一方面把1055架飛機佈防到菲律賓東邊的Marianas, Caroline 群島和 West New Guinea. 一方面把6艘大小航母及其450架飛機集中.預計當受到攻擊時,先出動飛機,再發動船隊,作致命一擊. 雖然再度換了指揮官 Mineichi, 再換上 Soemu, 但是日軍只能有零星的反擊,不久之後,日本本土就受到盟軍空襲的威脅.
在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盟軍不急著收復 Kiska 和 Attu, 在1942 年八月三十日佔領 Adak 並設立機場, 又在 1943 年一月十一日佔領 Kiska 東邊七十英哩更靠近日本的 Amchitka ,並設機場.在海空的封鎖下,日軍在阿拉斯加的軍營是束手無策. 1943 年五月十一日美軍繞過 Kiska,登陸 Attu, 到了五月三十一日,日軍死戰之下,全體2300 人陣亡,而美軍也陪命500人. 日本知道 Kiska 已經不能防守而撤軍,於八月十五日被美軍無任何抵抗解放. 由這些阿留申群島可以轟炸庫頁島 Kurils, 並且使日本害怕從這裡被入侵.
雖然在1942年後期時,華府的參謀總部是要先解決歐洲戰場的德軍,但是在太平洋西南邊的戰事也不停息. 日軍要從 Rabaul 港移防7000人到 New Guinea,1943 年三月二日到五日的 Battle of Bismarck Sea , 盟軍又重擊日本海艦, 以致移防的只有1000人到達目的地-Lae-Salamoua 地區. 再來是登陸 New Georgia, 由美軍第四十三步兵師再加上第二十五及三十七步兵師等,從七月五日到八月,幾次海戰- Battle of Kula Gulf and Battle of Kolombangara, 雙方都有損耗,再次陸戰,費力奪取 New Georgia. 同時, 美國空軍第五團在八月十七日空襲 New Guinea 日本機場 Wewak ,毀了200架飛機. 九月四日澳洲第九師登陸 Lae 附近,美國空降師也加入, 澳洲第七師又空降,於是在九月十六日解放 Lae. 此後有許多小島在沒有抵抗下被收服了,如Treasury Island, Choiseul 等島嶼. 但是 Bougainville Island 是從十一月八日到1944 年三月,經過幾次攻防苦戰, 日軍6000人陣亡才獲勝. 剩下的殘兵敗卒,受夠了飢餓及染病一直到戰爭結束才得以回日本. 1944 三月二十日對於日軍重要的兩個據點 Rabaul 及 Kavieng已經形成完全包圍,並切斷它的海空交通, 使得有十萬軍隊被孤立,成了孤島而失去作用,盟軍就暫且不理他們向前邁進.
1943 年中,盟軍戰略上改變,要由尼米茲 Nimitz 太平洋艦隊直接攻擊日本,由海上切斷日本佔領的印尼及馬來西亞,且由麥克阿瑟 McArthur 帶領進攻菲律賓. 1943 年夏天經過多次血戰,盟軍打下了 Gilbert Island 許多島嶼,包括 Marcus Island, Tarawa and Makin. 在加強在New Guinea 的戰力後,本來麥克阿瑟要攻堅台灣. 但還是在 1944年決定陸上決定進攻菲律賓,海上取 Marianas 群島,以便直接轟炸日本. 這種海陸空的進攻,使得兩棲作戰 Amphibious 成為英語家傳戸曉的詞彙. 接著在只有輕微扺抗下取得荷屬新幾內亞, 佔領 Hollandia(今 Jayapura), 並將聯軍總部前進到此. 不久過後整個澳屬荷屬新幾內亞 New Guinea都被光復,而劍指菲律賓南部.
同時尼米茲將軍 Nimitz 的太平洋艦隊,在 1944 年一月三十一日,衝入日本在太平洋的世界最大島礁屬於馬紹爾群島 Marshall Island 的 Kwajalein atoll, 它的面積是60 英里長20 英里寬. 因為日軍知道聯軍將進攻群島中的Truk(今 Chunk) 島而撒走,聯軍就再繞過,不做正面血攻. 下個目標是馬里安納群島 Mariana Island,包括關島 Guam, 塞班島 Saipan, Tinian and Rota. 這裡離東京只有 1500 英里, 整個行動需要大軍團包括 500 架各種船隻加上125,000士兵. 大約在歐洲諾曼第登陸同時,1944 年六月十五日先攻塞班島 Saipan, 藏匿在地洞的3萬日軍作殊扺抗,浴血奮戰,在七月七日做出二戰最大的自殺反撲, 接著兩名指揮官自殺,數百日本平民也自殺或是跳崖. 丟了塞班島的消息傳到東京,導致 Tojo Hideki 宰相辭職,因為從此美軍可直攻日本本土. 這是美國空軍最重要的戰役,它的 B-29 轟炸機就是為了炸東京而製造的. 十一月二十四日由塞班島起飛的 B-29 就到了東京逞威.這是除了 Doolittle 率領的,在珍珠港偷襲後五個月內空中敢死隊轟炸東京後,美軍第一次去炸日本首都-東京.
再下去的海上決戰還比塞班島的取得更重要. 在位於菲律賓及馬里安納群島 Mariana 之間的 菲律賓海,日美海軍傾巢而出,看誰得到制海權. 在 Ozawa Jisaburo中將帶領下,日本集合菲律賓及印尼的所有船隻包括九艘航母,但是相較於有十五艘航母加上空中戰機優勢的盟軍,是相形見絀. 菲律賓海大戰是最大的航母大戰,六月十九日清晨, Ozawa 命令430架飛機分四梯次向美國航母進攻,結果損失慘重,許多飛機被美機打下,第一天日本損失了300架飛機及兩艘航母,戰史上稱它為“ the Great Mariana Turkey Shoot”. 打飛機就像打靶打火雞一般. 日本艦艇在回航到安全港冲繩 Okinawa 途中又損失了百架飛機及一艘航母. 相對的美軍只損失 130 架飛機,船艦也只有稍有損傷. 其中原因,一是日方飛行員只有三個月訓練,而美國有整整兩年,美機有避子彈保護裝置及自動塞補的油箱,而且潛水艇搜集情報及攻擊船隻. 海戰後,美軍再取得關島 Guam 及 Tinian. Tinian 就是後來美軍投下史上第一個原子彈 Atomic bomb 的基地. 馬里安納群島戰役美方死亡 4750人,日方 46,600捐軀.
在1942 年三月十一日,當日軍攻勢凌厲,迫使美軍統帥麥克阿瑟 McArthur 離開菲律賓時,他説了一句名言: “I SHALL RETURN “ ! 1944 年九月十五日,麥師反攻菲律賓號角響起. 先取得 Morotai Island, 1944 年九月十五日進攻帛琉Palau 島,此後菲律賓門戶大開. 本來要先拿下南部最大島明達那峩 Mindanao, 在發現它的軍力薄弱,就決定定繞過去,於十月二十日直取北方的 Leyte 島. 幾天對抗下,日方飛機船艦損失不少,新的指揮官 Ohnishi Takijiro 決定開始使用自殺飛機-神風特攻隊suicidal Kamikaze 戰術. Leyte 島的海戰 Battle of Leyte Gulf 對於日軍是災情慘重,又沉了四艘輕重航母加上巡洋艦及驅逐艦,相反地,美國損失輕微. 在日軍陸上部隊再增援負隅頑抗下,美軍再次增援,終於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擊敗日軍. 雖然戰勝,但是還有2 萬日軍得清理掃蕩. Battle of Leyte 戰疫,到 1945 年日方損死l7萬五千人. 1944 年十月二十日,當麥克阿瑟元帥涉水走上 Leyte 島這片菲律賓土地時,他向菲律賓人民廣播: “ 我回來了 ! People of Philippine, I have Returned” 時,該是多麼意氣奮發,躊躇滿志啊 !
看起來中國戰區的蔣介石軍沒有辦法在戰場上取得勝利,所以要依賴太平洋漸行逼近日本的盟軍. 在登陸呂宋島 Luzon 或是台灣島的權衡之下,取其易. 參謀本部指示麥師放棄難度較高的台灣,而進攻呂宋島. 1945 年一月九號展開轟炸呂宋島,海陸進逼. 此刻日軍已經經常使用自殺飛機戰術,成敗皆有. 日軍在馬尼拉的抵抗力在 Yamashita 的領導下是很堅強,在美軍兩棲登陸及空降部隊等的包抄下,市內巷戰逐屋清掃,一直到三月三日才宣布勝戰. 但是在各處及山區的少數日軍,要一直到六月中才清理完畢.
婆羅乃 Borneo 這個大島,主要是由澳洲第九師,在盟軍海空軍協助下來完成.日本喪失此島油產品的供應.
盟軍進逼日本
塞班島出航的轟炸機,常常受到半途日本控制的從琉璜島 IWO JIMA飛出的日機攻擊.因此拿下這個5英哩長 2.5 英哩的火山島成為必要的. 日軍同樣的準備死守,在崎嶇的火山地形挖地洞,地下通聯,避免轟炸的防禦工事,人員有2 萬人. 在從未有過的猛烈轟炸後,琉璜島浴血作戰於 1945 年二月十九日,由海軍陸戰隊登陸開展.就是有先前的猛炸,日軍損害很小. 自殺飛機炸沉輕航母 Bismarck Sea. 在三天的激戰後,陸戰隊的一部隊搶進了 Mt. Saribachi 的山頂,攝影師 Joe Rosenthal 捕捉了這個歴史上,戰疫最出色的鏡頭. 雙方寸土必爭,剌刀摶鬥,血染琉璜島. 到了三月十六日完結,海軍陸戰隊死了6千勇士.
轟炸東京開始,先是高空,效果不佳. 李梅將軍 Curtis LeMay在 1945 年三月九日,改變戰術以低空夜間投擲燒夷彈, 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一個晚上, 東京1/4 的木造房屋起火,整個城市像是世界末日,8萬人死亡,一百萬人無家可歸. 這是歴史上破壞力最強的空襲. 到後來整個東京幾乎夷為平地.這個時候,盟軍首領認知,要屈服日本大概用不到登陸日本本土決戰了. 此後低空轟炸普及到神戶 Kobe, 名古屋 Nagoya, 大阪 Osaka, 橫濱 Yokohama 等十幾個大城市.
奪取琉球 Ryukyu 群島及冲繩縣 Okinawa 是登陸日本前,必須攻占的堡壘. 大概有10 萬人守軍, 這大概是太平洋戰事裡最大的兩棲登陸. 由空海的轟炸從 1944 年十月開始, 1945 年三月摧毀了數百架日本戰機後,三月二十六日先在 Kerama Island 登陸. 四月一日六萬盟軍在冲繩中心點登陸,六七日日軍開始反攻,並且以355架自殺飛機,加上世界最大七萬二千噸的大和戰艦Battleship Yamato 助戰 ,它佩有十八吋世界最大的船砲. 可惜艦志未酬,在砲彈魚雷攻擊下,大和巨艦於四月七日沉海,一代艦王永眠海底. 在窮途末路下,一個叫大田光男的日本人,在德國 V-1 飛彈的啟發下,造了有火箭 Rocket助力的滑翔機 Glider, 坐上敢死隊,攜帶1200公克的炸藥,配上多枚引信以確保撞擊時爆炸,在1944年十一月試驗而1945 年啓用, 也炸沉了一艘驅逐艦. 這種自殺飛行器,在被識破後就沒有什麼用了,美軍稱它為 Baka (八格=蠢蛋). 冲繩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六月二十二日. 有1萬2千美軍陣亡,34 船隻擊沉,日方死亡10萬人,美國最高指揮官 Simon Buckner 中將在前進指揮所被槍擊而死,是太平洋戰事中,去世的最高階將官. 之前,在 1945年四月十二日,美國總統兼統師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因病去世.
接下來盟軍就著手規劃進攻日本本土,參謀本部還是指令米尼茲 Nimitz 將海軍,麥克阿瑟 McArthur 師陸軍,隨著歐洲戰場在四月底結束,歐洲美軍也抽調到亞洲. 大軍集結,虎視眈眈,從北到南,從北海道到東京,天空飛機轟炸,海上大砲出擊,本來預定在1945 年十一二月攻入九州 Kyushu,1946年三月出最後一擊,直搗本州關東地區 Kanto 平原.
原子彈結束大戰
1939年美國物理學家知道德國在實驗原子分裂 Nuclear fission. 也預見這種威力若用來做炸彈,將有前所未有的武器. 八月二日,愛因斯坦 Einstein 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警告説德國可能在發展這類武器. 1941 年十二月六日,總統決定發展原子彈,由Vannevar Bush 主持,整個案件名稱為曼哈頓 Manhattan Project. 好幾個學術機構參與,其中芝加哥大學達成自發的聯鎖反應 Self-sustaining nuclear Chain Reaction. 在 J. Robert Oppenheimer 領導下,成功地製造一個可以試驗的原子彈. 1945 年七月十六日,在新墨西哥州 New Mexico State 的 Alamogordo 試爆,威力確實實驚人,等同二萬噸黃色炸藥的破壞力道,50 英里外還可以看到爆炸,125 英里外的玻璃窗震破 !
要不要向日本投擲原子彈 ? 接替羅斯福的杜魯門總統 Truman , 對他來說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1945 年七月二十六日日本拒絕波茨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 要日本無條件投降,又為了避免進攻日本本土會導致美國大量傷亡,最後決定使用原子彈,使日本屈服.
Tinian island 島出發的 B-29 帶著原子彈,八月六日由 Paul Tibbet Jr. 駕駛, 早晨八點十五分爆炸在廣島Hiroshima 空中, 先是亮光有如千個太陽,接著巨響,再來原子雲,一大片火海又藉由狂風猛送,四五英里內寸草不留,7萬人立即死亡,再加上七八萬受傷,數萬人往後死於放射性毒害. 八月九日另一個原子彈出擊在長崎 Nagasaki, 又一次史前無例的重災害.
日本無條件投降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到了長崎第二次原子彈攻擊後,日本才被它的威力震驚不已. 八月八日,坐收戰果的俄羅斯向日本宣戰.日本主和派在八月十日願意接受波茨坦宣言,其中提到日本天皇的崇高地位不會被損害. 在日本同意天皇應該接受盟軍統師的指導下,盟軍在八月十四日接受日本投降. 天皇”玉音放送“向全國宣言,全民應接受投降的決定.杜魯門指定麥克阿瑟為日本受降最高長官並佔領日本. 投降書約在停於東京灣 Tokyo Bay 的密蘇里艦 Battle of Missouri 內,在九月二日,由參戰各國包括尼米茲 和 Halsey等在傍,由麥帥及代表天皇的外交部長 Shigemitsu Mamoru簽署. 三十分鐘的典禮後,數百架飛機由盟軍的航母飛過東京以彰顯這神聖的一刻.
台灣的戰爭參與
台籍日本兵
在廣大的中國及太平洋戰區作戰,使得日本軍部人力吃緊,需人孔急. 本來是被視為統治下的二等的台灣人,在 1942 年至 1945 年間,開始被徵召為非正規軍的軍屬及軍夫及後來成為正規志願軍人. 前前後後,大約有軍屬 126,750人,正規軍人 80,433人. 其中30,394 人戰死,22671 人下落不明. 有28,000 人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新竹北埔鄉的濟化宮供奉三萬三千,戰犯審判被處決的有26 人,戰後被遣返包括在中國及東北工作者有15萬人.
有三個男丁的我家,是日軍急迫充軍的對象. 大伯被徵召到菲律賓,後來因為腳氣病,不能作戰而送回,二伯參加義勇隊,協助地方治安. 老三的父親,每次警察來敲門,父親由後門溜走,而母親總是告訴警察:先生“出中”做生理,不在家.
美軍轟炸台灣
因為新竹機場是日軍到東南的中繼補助站,在 1943 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美國感恩節是台灣第一個被炸的城市. 由中國江西遂川基地的美國第14 航空隊,出奇制勝炸毀在機場地面的日機47 架. 所有美軍十幾架包括 B-24,B-25轟炸機及P-38戰鬥機都是安全返防. 這個事件在機場服務的太平幸男,目擊現況當時九歲的黃崑嚴及隨機記者白修德 Theodore White 都有詳細的記載. 1944年十月在”台灣冲“(水域)航空決戰日本失敗後,整個台灣已經沒有空防能力,1945 年二月後,全島任人宰割,南北空襲不斷, 美機B-29 如入無人之境,橫行台灣. 死傷最嚴重的是在五月三十一日,所謂“台北531”,當日台北城一片火海,死3千人. 我們這些七八十歲的人,不會忘記戰時的“疏開”及戰後初期的防空洞及“走空襲”.
李光輝歸來(日-中村輝夫)
1919 年十月八日出生的李光輝,日本名叫中村輝夫,生於台灣台東都蘭庒的阿美族人. 年青時曾以棒球捕手代表台東廰參加全島比賽. 1943 年十月十五日參加“高砂義勇軍”,1944年五月二十八日去了印尼. 在美軍登陸猛攻後,李與部隊失聯,被視為已死.在1956 年有九位日本兵包括台籍6人,在印尼被發現,並沒有他. 他一直相信日本還未戰敗,赤身裸體如野人,在孤島叢林中,像是“魯賓遜”一樣,自生自滅生活了31年. 他還保留三八式步槍,子彈,鋼盔. 偶然間在摩羅泰島遇見一位印尼人,並且請他保密. 這位印尼人去世前向他的兒子提起這個日本兵,消息才傳開來. 1974 年十一月中,日本“輝第二遊擊隊”前隊長川島威伸等帶團去摩羅泰島致祭時,聽聞還有日軍殘留在島上. 馬上組團搜尋,十二月十七發現蹤跡,隔天一行人唱日本國歌陸軍“君之代”, 李才現身. 中村輝夫在日本接受表揚並且得800萬日圓後,於1975 年一月八日回到故鄉台東. 在得知妻子已經改嫁時,在機場還暴怒,當兵時只有一個月大的兒子已長大成人. 31 年後,生活及心理變化太大, 李沮喪寡歡,後來得到肺癌,抑鬱而終,1979年病逝台大醫院.
台籍少年工
1992 年,日本柳橋小學小學生發現在附近的善德寺內,有一座“戰歿台灣少年慰靈碑”. 啊 ! 台灣少年葬到日本 ? 原來,在1943 年二戰方熾時,日本飽嚐盟軍 B-29 的轟炸,那位曾經創造橫行中國戰區零式戰機的堀越二郎,推出與 B-29 同樣速度及高度的“雷電”機. 因為青壯人都當兵去了,在台灣招募 13-18 歲的少年,前後八千多人,大部分在高座海軍工廠,負責雷電機生產. 有些少年工有的死於空中轟炸,夭折異域 ! 未死者在戰後流亡於日本,台灣或是中國. 2006 年有部電影名稱是“綠的海平線”,記述少年工的始末.
後語
太平洋戰爭的總帳
花費犧牲是巨大的.日本包括平民有二百萬死亡,美軍十萬人陣亡,菲軍有二萬七戰死,澳軍折了一萬七,紐西蘭死了一萬二,荷蘭二千六死,加上在日軍戰俘死亡極眾,還有無數人因為飢餓疾病而棄世. 蒙受戰爭的所有地區包括被原子彈轟炸的,都受到史無可比的戮害,那就不一一列舉. 對於日本,聯盟統師部為日本建立了一個新秩序,而且有一部新憲法,成了民主國家.1951 年九月八日在舊金山簽定舊金山和約,美國由杜勒斯國務卿 John Dulles 與會,和約宣布日本放棄台灣及韓國. 戰爭也導致中國共產黨坐大,終於竊取整個中國大陸,建立共產黨政權.
作者評語
戰爭就如山本大將所説的,一年內所向無敵,一年後只有天知道 ? 在中國戰場上,該勝未勝,百萬大軍陷於中國的泥淖. 少壯軍官在打清敗俄後,氣熖高漲,志得意滿,野心勃勃,為了要取得石油,橡膠等戰略物資,敢於捋虎鬚,打醒了美國這隻老虎, 沒有必勝的把握,豈敢輕啓戰端? 把國家投入水深火熱之中. 中國戰區牽制百萬大軍,又在遍布半個太平洋海上到處駐軍,中途島戰役失敗後,海權漸次喪失,以致於無力捍衛,各島被一個接一個消滅. 密碼被破解,情報失靈,軍行被知,盟軍從容以待, 在盟軍反攻後,有海空優勢,日方人員折損已經是五倍.. 在天平已經傾斜時,勝利無望,又誘使愛國的軍人,當空中自殺敢死隊,其心可議,罪大惡極. 掌政諸公,不知適可而止,壯士斷腕,以保有戰前疆土,存續命脈. 一意孤行,再經幾番盟軍機群轟炸,加上毀滅力巨大的原子彈,凌遲日本本土,最後導至亡國. 戰略上錯失如此,寧不可嘆 ! 這個歷史及其轉折,當為世人所深思.
蔡啓東 寫于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