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薰

Baby曉安,楊遠薰攝影

1

一個早秋,天方破曉,曙光微露,我們驅車在前往費城的高速公路上,心如漲滿的氣球,直想飛揚。

因為就在幾分鐘前,女婿打電話來,說娃娃已誕生,母女均安。我頓時高興得高舉雙臂,朝身旁的老伴叫道:「Hooray,我們當阿公阿嬤了!」

阿加快樂地咧嘴微笑,同時專心開著車。我們當時的確一心一意地想儘快趕到醫院,探望甫降人間的小愛孫。奈何老天和我們開點小玩笑,讓我們遇到上班的車潮,結果走走停停,兩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後來總算抵達醫院了,洋親家夫婦已在那兒等候。彼此快樂寒暄後,四人便在女婿帶領下,快步邁向育嬰室,然後佇立在透明的玻璃窗外等候。

終於,護士推著一部娃娃車出來,停在我們的面前。

「Oh, my daring!」親家率先叫道。

「She’s so adorable!」親家母跟著附和。

「She looks like a burrito (一團飯捲)。」阿加低聲道,引起一陣哄笑。

「She’s beautiful!」我打圓場地讚美著。

那是一個很可愛的小人兒,睡得十分恬靜。她的臉蛋細緻,五官秀麗,皮膚白裡透紅,確實是一個美麗的安琪兒。

「啊,心肝寶貝!」我在心裡低聲呼喚道。

就在那天,我給小寶貝取個「曉安」的中文名字,同時也獲悉曉安日後將喚我們為「阿公、阿嬤」。啊,多麼親切的稱呼,多麼美好的一天!

2

女兒在美國出生長大,個性陽光。她唸大學時,交了一個男朋友,畢業數年後與他結婚,住在費城北郊。女婿溫文儒雅,是個世居費城的歐裔美國青年。

他們婚後三年,我們去探望兩次。每次都是來回開五小時的車,當日往返。女兒留我們過夜,阿加說:「謝謝,我們還是回家好。」因為他不想讓人覺得我們老纏著女兒。

如今有了小阿孫,情況是否會改變?老實說,在那一刻,我只覺得非常興奮,其餘甚麼都沒想。倒是隨後兩天,發生一些微妙的事,才讓我靜靜地思考:在美國,如何當阿嬤?

話說曉安生下的第二天,護士要送嬰兒到女兒產後休息的房間。這真是重大的時刻,我們便相約聚集在女兒的房間。當護士推著娃娃車進來,房裡立刻響起熱烈的歡迎聲。

一陣歡系寒暄後,護士便抱起小娃娃,先交給女兒哺乳。然後,護士把女婿叫到跟前,將剛吮過一點奶的嬰兒交給他,開始逐一示範如何抱嬰兒、幫娃娃打嗝、拿奶瓶餵奶、換尿布、擦小屁股、包裹棉巾…等各種動作。女婿一一照做,而且做得像模像樣,可圈可點。

我看得入神,心想:時代確實不同了。現代的爸爸自娃娃墜地,就開始負起養育孩子的責任,難怪目前在華府┬呃捷運車上,不時見到一些推著娃娃車的年輕男士…。

正如此想著,忽見抱著娃娃的護士走到我面前,笑著說:「現在讓Grandma抱抱。」,便要將娃娃交給我。

我一時不敢伸手去接。因為從前婆婆治家甚嚴,男方的家長是主,女方的家長是客,主客界線分明,不得踰越。於是,我轉頭望向身旁的親家,說:「讓John先抱。」

親家好樂,立刻張開雙臂,接過嬰兒,同時朝我笑道:「Carole,你不敢抱小baby 啊?來,我抱給妳看。」

他看來非常喜愛孩子,抱著娃娃,十分陶醉。我靜靜地等到親家、親家母和阿加都抱過了,才抱起我親愛的阿孫。「啊,我的寶貝!」阿嬤又在心裡低聲呼喚著。

那天晚上,我問阿加:「為什麼今天護士要讓我先抱孩子?」

「我怎麼知道?」阿加說。

「會不會在美國,媽媽第一爸爸第二、媽媽的媽媽排第三?」我又問。

「你想這些幹嘛?」阿加不耐煩地說。

「因為我想知道在美國,有無內孫、外孫之分?」我說。

「在美國,孫就是孫,最重要的是要與孫子保持親近,不要去計較內孫或外孫啦。」阿加回答

「這樣就好。」我說:「那麼以後我要看小阿孫,你可要陪我去喔。不要再說不想叼擾女兒之類的話了。」

「好。」阿加這下總算答應了。

3

隔日,秋風送爽,女兒和女婿一早辦妥出院手續後,即歡喜地抱著小公主回家。

我們四個祖父母也各自開車,尾隨其後。由於我們都很想多抱一下小愛孫,便坐在客廳裡聊天。

年輕的爸媽抵家後,即為安置小寶貝忙個不停。我有事上樓,便去探望一下。原來小寶貝老是睡覺,不愛吃。她的爸媽很著急,想各種辦法要喚醒她,讓她吮些奶。她卻輕輕吮兩下,便停了,繼續酣睡。

她的爸媽於是採取醫院護士教的秘笈,讓嬰兒穿得很少,讓她自然醒。可是小人兒大概覺得冷,竟哇哇地哭起來。

我佇立一會兒,覺得不便說甚麼,便轉身下樓。其實,我親身帶大我的兩個孩子,但他們都沒有不吃的問題,所以我不敢隨便建言。於是想了想,我回到客廳,繼續和親家夫婦聊天。

過了一段時間,女婿終於抱著打理得乾乾淨淨的娃娃下樓。

「孩子吃奶了沒?」我問。

「吃了。」女婿高興地回答。

「哇,太棒了!」四個祖父母又興奮起來,接著左一聲「達令」、右一聲「寶貝」地爭相說笑,輪流抱娃娃,樂不可支。

如此享受一番弄孫之樂後,親家夫婦與阿加各自開車回家,我則幸運地留下來幫忙。

事實上,我除了在廚房幫點小忙外,其餘也插不上手。因為女婿請了兩星期的假,包辦了所有照顧妻女的事。我樂得清閒,就在房裡看書、滑手機。

响午,聽見娃娃哭聲,我到嬰兒房瞧瞧。發現小寶貝的尿布濕了,我動手去換,同時快速檢查一下孩子,覺得一切正常,感謝上帝!

重新把娃娃包好後,我把她抱在懷裡,待她睡著了,就輕輕放回小床,並且找了一條小棉毯,給她蓋上後,再離去。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我心裡惦著娃娃,又去探望。咦,怎麼小棉毯不見了?入秋後的美國北方可涼得很,我都穿著毛衣,嬰兒睡覺,怎可不蓋點東西?這麼想著,我便把方才用的那條小棉毯找了回來,再度給娃娃蓋上,才離去。

然而回房後,我靜下來想,覺得好像有點不對。於是等了一會兒,我再度去看,發現那條小棉毯又不見了。

我於是坐在房裡的搖椅上,等啊等,終於等到女婿出現便平心靜氣地問他:「怎麼不給娃娃蓋條毯子?」

一向斯文客氣的女婿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儀器,秀給我看,說:「70度(華氏)呢!」

我一時無語。稍後,我找個機會,向女兒提起這事。

女兒說:「媽,孩子穿著暖和的睡衣,裹著棉毯,室內又有空調,這就夠了。」

我再度無語。回房後,自己靜靜思量,終於想通了一些道理。

夜深人靜時,我又去看小阿孫。阿孫依然安詳地睡覺。柔和的燈光下,小寶貝的雙頰鼓鼓,額頭凸凸,鼻子翹翹,下巴凹凹,看起來就像漫畫裡的小亨利,十分可愛。

甫到人間的曉安,楊遠薰攝影

我忍不住地抱起她,坐在搖椅上搖啊搖。然後,我在心坎對她說:「小寶貝啊,阿嬤愛妳。但妳畢竟是我的孫子,不是我的孩子。此後,所有的教養權都歸妳的父母,阿嬤只要當妳的朋友。就讓我們當個好朋友,好嗎?」

小嬰兒這會兒竟然醒了。她張著清澄的大眼睛,靜靜地望著阿嬤,好似在說:「OK。」

4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將近十二年的時光飛躍過去。曉安這星期將自小學(K-5) 畢業,阿公與阿嬤特地前來看她。

望著她逐漸長高的身子,想到她不久就要邁入青少年期,阿嬤有些心悸,然而回憶起這十一年來的祖孫相處,心頭又充滿了甜蜜。頓時,往事如書頁般,一頁頁地在阿嬤的心田流過。

曉安是個纖細敏感、羞怯的孩子。她五個月大時,開始會認人,就不讓陌生人碰她。

我們大老遠來看她,都無法立刻抱她,必須等到在她家過夜,讓她覺得是自家人了,才肯和我們親。

所以往後,我們儘量找機會去看她、照顧她。她疲倦時,我輕輕搔她的小背子,她就安詳入睡。她清醒後,想和人玩,我搔搔她的小胳肢窩,她就笑得咯咯咯!

她的爸爸看在眼裡,對我說:「曉安喜歡妳。」此後,他們需人幫忙時,就先和我連絡。我總找阿加同行。漸漸地,祖孫三人成為一個親密的小團體。

曉安三歲時,開始愛看〈湯瑪士小火車〉的影集。我們babysit 她時,就陪她一起看電視。當藍色的湯瑪士小火車前進,電視機便響起輕快的主題曲,三人就大聲跟著唱:「They’re two, they’re four……Thomas and friends. 」,然後笑成一團。

她五歲時,迷上〈Paw Patrol (汪汪隊立大功)〉的卡通。我們不僅陪她看電視,還得一起玩遊戲。她總扮演機智又富正義感的隊長Ryder,阿公扮演藍色的忠誠警犬Chase,阿嬤則是會飛的粉紅Skye。我們兩人都得聽命於她,再一起去巡邏,並執行各種救援的任務。

我們玩了許多年的〈Paw Patrol〉遊戲,讓曉安過足了領導癮。爾後,她的興趣轉移到〈PJ Masks(睡衣小英雄)〉。在這齣戲裡,我們升級為同工。她扮演由蜥蜴轉變而成的綠色Gekko,阿公是藍色的Catboy,阿嬤是紅色的Amaya。每當夜幕低垂,三人便戴上面具,假裝要到城打擊壞人,實則在屋裡到處嘻跑。

日漸長大後,曉安又陸續迷上〈Ninjago〉、〈Harry Potter〉、〈 Naruto〉…等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劇。為了跟進,阿嬤不時得上網查詢這些故事的內容與主要人物的名字,才得以和她聊在一起、玩在一起。

曉安是個合作的孩子,從小跟著爸媽到阿公阿嬤家,即使搭長久的車,也不哭不鬧。阿嬤疼惜她、獎勵她,為她準備一個小房間,給她一條白色輕軟的毯子。她很愛那條毯子,時常抱著不放。她大概也喜歡她的小窩,在阿公阿嬤家過得十分自在。

早些年,在徵得她爸爸的同意後,我們得以帶她到附近的Playground盪鞦韆、玩各種運動器具。漸漸地,我們得以帶她到鄰近的公園漫步、到鎮上的商場買點小東西、吃個冰淇淋,十分快樂。

她上完小學三年級的暑假,我們第一次帶她搭捷運、到華府的國家動物園「遠足」。那天風和日麗,巧逢可愛的熊貓過生日。藍天白雲下,黑白相間的熊貓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大啖一個偌大的生日蛋糕,任由遊客拍照。

曉安十分興奮,拍了許多照片,回家後念念不忘。她後來還問她的爸媽:以後能否每年暑假,都讓她到阿公阿嬤家住幾天?

果然,從她十歲開始,女兒就讓她帶著小行李箱,到阿公家度假。我們利用這幾天,再度帶她搭捷運,去「遠足」。祖孫三人各自揹著背包,帶著水壺和零食,一起快樂地去造訪華府不同的博物館,中午就在館裡的自助餐廳吃漢堡、pizza或炸雞,留在許多美好的回憶。

在教養孩子上,曉安的爸媽傾向美式的做法,阿公阿嬤皆不予置啄。倒是去年夏天,曉安在咱家住了幾天後,說她想跟阿嬤學咱們的語言。

阿嬤好奇地問她:「妳想學台語或華語?

她想了想,說:「要學台語。因為阿公與阿嬤之間講台語,我聽不懂。」

我很高興,滿口答應,然後和女兒商討如何進行遠距教學?女兒很快敲定自下學期起,在曉安放學後,嬤孫每週三次做十五分鐘的視訊會談。

得到與孫女固定交談的機會後,我很珍惜,私下卻暗自著急。因為台語很難,我會講,不會教。

從前住New Jersey 時,我曾隨趙弘雅博士學「台語現代文書法」,結果半途而廢。如今信誓旦旦要教孫子講台語,自己不會,怎麼辦?

情急之下,連忙向華府的老牌台語教師黃美雲醫師求教,並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日夜惡補。我每天寫一頁台語文的對話,請美雲老師指正。同時現買現賣地製作十張投影片(PPT slide) ,以便在十五分鐘的教學中使用。

如此與阿孫進行了近一年的視訊教學後,阿嬤的台語文進步不少,阿孫亦大致能掌握台語的聲調。正感欣慰之際,就在三星期前,阿孫又給阿嬤一項新任務。

她說:「阿嬤,妳能教我一些基本的華語嗎?」

「Sure。」阿嬤再度一口答應,接下來又四處求援。

因為阿嬤學ㄅㄆㄇㄈ出身,雖然從前考國文都拿高分,卻對目前在美國使用的通用拼音或漢語拼音都不熟悉。於是一方面向有中文教學經驗的朋友請教,另方面上僑委會的「華語向前行」網站註冊登記,開始研習。

「沒想到在美國當阿嬤這麼忙。」阿嬤自嘲地笑道:「從前忙著背一些卡通人物的名字與劇情,現在忙著學台語和華語的拼音系統,確實活到老,學到老。」

無論如何,如今望著猶帶著童稚的笑臉、身材正在改變的小愛孫,阿嬤的心頭有酸、也有甜。阿孫的羽翼日豐,或許不久就有她自己的世界;或許阿嬤的人生也沒那麼長。但畢竟我們曾有過這麼一段美麗的人生際會,這是多麼寶貴的恩典!

阿嬤但願能記下咱們共同有過的點點滴滴,做為日後永久的回憶。

十年前的曉安與阿嬤,阿公許學加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