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麗(米粒)
從前我的孩子在小學時就常拿老媽去作他們【Show & Tell】的作業,去介紹台灣文化,年節風俗,寫寫毛筆字畫,唱支民謠。現在我有孫仔了,他也愛我到他們班上去,很驕傲引以為榮的拿個別人沒有的〔黃臉黑頭髮〕的老阿嬤去秀一秀。每當知道我要去他的學校,都會特別神氣快樂好幾天,所以我也很樂意去。
我去的時候就帶些本土玩具和作個海報圖片。教他們唱我自己幼稚園唱的第一首歌﹕「小朋友、小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過年時就教「恭喜、恭喜你呀!…」幼童天真活潑,熱心學習,也學得很快。每次十至二十分鐘的時間,講完後我常就留下幫忙,欣賞他們稚真可愛的上課情景。
在幼稚園裡,老師教他們如何禮貌稱呼大人,說明來賓來的目的,要學的東西,要怎麼表現好來感謝來賓。
看他們班上也像是聯合國似的各裔族都有。相信也有其他種族的家長來介紹他們祖國的特色。幼童們在這麼早的年齡就已進入了熔爐接觸到各色各樣的文化。沒有什麼優越感和歧視的現象,大家都平等的在一起學一樣的東西。
我看到老師隨時都在教他們進出或分發要按次序排隊,東西要和別人分享,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要佔為己有,別人講話時不能插嘴,事事要公平輪流,讀書工作時安靜一起作,不可以欺負人,冒犯了別人要道歉,受幫助要說謝。
我很讚賞的看到小朋友都很聽話,很有規矩地把玩完了的東西放回原處,自己弄亂了東西自己就收拾,吃東西前後洗手,吃點心每人一小份量,小小杯牛奶,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後小睡休息。都是那麼訓練有素的隨合。的確少年不知愁,多麼寶貴純真可塑的年歲。一切日常生活知識都在應用著。
每天上學都在學一些新知識,看書識字,動手畫圖作手工藝,唱歌跳舞,到戶外活動遊戲,各種活動他們都很興高采烈的要去作去學,那麼充滿喜樂活力。
老師也處處要他們(看)觀察世界的奇妙,教室裡有許多杯子種植小種仔,看它們日日生根出芽,然後長成一株植物。還有小寵物﹕金魚、田鼠、小白鼠和杯裡的植物都會長大也都會死,讓他們也知道人生有生死別離的事。隨時都在教學生看東西,學習一切知識都在各處的觀察可以看到,那些處世準則,親人的愛心、惜物之舉、基本的衛生常識,環境生態以及健全生活之道盡在啟於隨時「看」中。
下課時,把書本用物收拾乾淨,桌椅都排回原處,老師再三叮嚀出門要小心車輛,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上陌生人的車,不要拿不認識的人的東西! 大家手牽手聯在一起排隊等車子。
老師對來接小孩的家人都特別過濾,有些反常人物或現象都會有特別查清才放孩子,可能幼稚園的年齡實在還太純真,加上新近雜亂罪患多的社會必需也如此多加保護。
試想想,如果每天到了時間,大小人民,人人都有點心和牛奶吃,吃完就心滿意足地躺下來蓋個毛毯睡個覺,世界會多美好啊!或著如果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都懂得訂有這個幼稚園的基本學習;把東西放回原來的地方,自己整理自己弄亂的東西,那麼世界將會多麼和平啊!還有,不論你是什麼年齡,你走到外面的世界裏還會有新鮮的東西令你驚喜,還會有別人與你手牽手緊靠在一起來共欣賞。那麼世界多有趣味啊!
記得很久以前曾讀過一篇《別小覷了幼稚園》一文,作者說﹕「我們做人處世,真正所需要的知識,大部份都在幼稚園裏就已學到了,智慧並不存在於大學研究院的象牙塔牛角尖裡! 而是在幼稚園的沙池裡。」
今日陪阿孫仔再上幼稚園,使我更覺悟體會”別小覷了幼稚園” 的這番話,也甚感嘆,所有純真可愛的幼稚園生,那麼活潑快樂合群,熱切聽話學習的人,怎麼長大後在社會大環境裡變了質?讓我們都再回到幼稚園的沙池裡取經吧!
(初稿2005-09維聲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