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棟樑

世界上對中央民意代表有罷免權的只有四個國家. 除台灣外, 其他三個 -厄瓜多, 委內瑞拉, 及古巴都是在美洲. 台灣這次7月26日投票的罷免成案, 有25個, 另外8月23日要投票的罷免成案, 有7個, 規模空前. 台灣以前的罷免, 都是一個個的個案,諸如黃國昌 (2017,未通過), 韓國瑜 (2020, 罷免成功), 陳柏惟(2021, 罷免成功), 黃捷 (2021, 未通過), 林昶佐 (2022, 未通過). 今年就不同,要罷免一大票人, 都是藍白營在台灣北部, 中部及東部的民意代表.

7月26日大罷免的投票結果, 卻令人震驚: 25比0, 也就是沒有一個被罷免掉. 許多人都掉了下巴. 筆者從各區票數的仔細分析, 可以歸納出下列幾個台灣在罷免方面的政治現實:

  1. 罷免的成案是困難但不是頂困難. 選民的總數的10%來連署是困難嗎? 當然相當困難, 因為有些選區10 %就是要有兩三萬張有效的連署. 罷免團體的志工可以搞得出來但是國民黨卻搞不出來就可以知道有一定的困難度. 但是只要一黨的立法委員做得太過離譜, 那麼選區內另一黨的30-40%的選民總有不少人會出來連署. 所以連署的10%達標率也不是絕無可能. 罷團志工的百折不回, 再接再厲, 終於完成32個個案.
  2. 民進黨的尷尬.  民進黨裡面在立委選戰中經驗豐富的非常多, 他們都知道要罷免各選區第一名的當選立委,是非常困難. 民進黨看到立法院的亂象也是痛心疾首. 所以看到罷團志工熱情地為罷免所發起的連署, 也倍感欣慰. 但是作為執政黨, 不鼓勵不幫忙罷團的活動嘛有點說不過去. 要大力幫忙全面贊助罷免活動嘛又有點against民進黨的DNA, 那就是不想落人口實, 怕伶牙俐齒的國民黨說執政黨輸不起, 發起政治惡鬥, 要倒國民黨立委的台. 民進黨在尷尬之下所採取的這種有點旁觀的態度正中國民黨的下懷.
  3. 7個個案的贊成罷免票數超過門檻.由於罷團志工的的不懈努力催票, 25個個案中有7個個案贊成罷免的票數超過25%的門檻 (王鴻薇, 李彥秀, 徐巧芯, 葉元之. 鄭正鈐. 羅廷瑋. 傅崐萁). 如果不是因為”不贊成票”超過”贊成票”, 那這7個人就會被罷免掉. Save他們的, 是不贊成的票數太多.
  4. 每區的不贊成罷免的票數都多於贊成罷免的票數, 25個選區都一樣. 要知道, 這些2024年會當選的國民黨立委,本來就是在選民數量上佔多數的優勢, 他們個個都是選區佼佼者的「第一名」才當選。現在2025年的罷免, 原本選區的民眾黨支持者, 現在沒有了原本民眾黨候選人, 他們的票都灌到“不贊成罷免”上. 再加上國民黨的基本盤都出來踴躍投票, 勢不可擋, 蓋過”贊成罷免”的票數. 其中有五個立委還超過”贊成罷免”票數的50%以上 (黃建賓,呂玉玲,林德福,魯明哲,賴士葆). 還有, 八個在7月26日得到的”不贊成票數”還高過2024年的當選票數 (張智倫, 魯明哲, 呂玉玲, 邱若華, 鄭正钤, 高虹安, 黃建賓, 林沛祥. 其中, 以黃建賓的高出35%最突出; 他吸收了大部分劉櫂豪的票). 這說明民眾黨支持者是鐵定與國民黨綁在一起. 這情形與立法院的立委連結情形一致.
  5. 罷免的投票率各選區都在5060%之間此次罷免的投票率為56%. 台北市的五個區都趨近6成.
  6. 比起2024的投票熱情,今年綠營的投票熱情的下降幅度顯然比藍白營嚴重. 如果比較2024年與2025年兩營的各自支持票數, 會發現總支持票數都有滑落: 藍白營滑落到89%, 綠營滑落到84%. 這表示兩營的2024年投票支持者都有十幾%的人對罷免不感興趣. 再來進一步看, 民進黨在25個cases裡, 有18個cases 今年的投票數不到2024年的90%, 有6個cases甚至不到80%. 反觀藍白營, 在25個cases裡, 只有11個cases 今年的“不贊成”投票數不到2024年當選人得票數的90%, 只有1個case不到80%. 意思就是說, 比起2024年, 2025年藍白營的熱情維持還不錯, 而綠營就差多了. 其實, even在綠營與藍白營的熱情都在仲伯時, 綠營都會輸掉, 因為當選人的票數都是高於落選人的. 現在在熱情上又不爭氣, 大罷免只好以零作罷. 這熱情的落差, 是不是”每人一萬元”的issue在發酵?也很難quantify.
  7. 罷免的原因一堆, 但是藍白營的選民不會去細讀, ”無感”, 聽不進去. 罷免的原因及訴求有不少, 但是一般老百姓哪裡有時間及心情去細細品讀. 所以必須把原因訴求精簡成一個強有力. 撼動各營人心的簡潔詞句. “大罷免, 大成功”是新的簡潔詞句, 但對藍白營選民就難產生吸引力. “抗中保台”或” 反共護台”也是簡潔詞句, 但是用得太久, 沒有新鮮感, 也難撼動人心.

結論: 在台灣政治上, 選舉是辦得非常多, 罷免就非常少, 而且都是個案, 不像今年的大罷免. 選民對大規模罷免的態度, 大家都不甚清楚. 726的結果, 就給了一些端倪以及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不贊成罷免”的票數之多, 可以輕易輾壓”贊成罷免”的票數. 這一點, 以後發起罷免的人應該都會牢記於心. 其實, 不管是選舉或是罷免, 選情分析的重點是不能只蹲在同溫層做分析, 而是綠營與藍白營的新聞消息都要去打聽仔細閱讀才能較精準地掌握整個voters的dynamics, 進而推出合適的戰略. 也才不會產生”狀況外”的, 諸如”32席全會罷掉啦”, “罷免成功席次至少是二位數啦”等等與投票結果相去甚遠的預測, 讓綠營選民產生”勝利在握”的錯覺而沒有踴躍地去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