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孟松
我與「氣」的接觸從閱讀王唯工的《氣的樂章》開始。那已經是很久的事了,不過我還是很清晰的記得當時是多麼的感動。一般的想法是以流體力學來解析血液循環,就如同大卡車在高速公路上運輸貨物。透過定點的觀察,可以得知車流輛及運貨量。然而,當需求不變但公路的狀況變壞,例如有車禍或修路,交通便會擁堵,血壓也因此升高。若路況持續惡化,不只血壓會更高,運貨量也下降,某些身體部位開始缺乏營養,健康亦因此受影響。
王唯工認為血液循環不僅是流體力學,而是其中含有「氣」,而且「氣」有多個循環,與中醫的脈絡相呼應。他也測量出每個循環的獨特振動頻率,代表身體的消化、呼吸、代謝等系統都有各自的「網路」,進行各種溝通與協調。也因為有「氣網路」的協調,血液才能高效率的將養分送到身體最需要的部位。
以地鐵為喻,台北101跨年煙火散場時,板南線的班距會縮短至 2-3分鐘,以應對大量人潮;紐約大都會棒球隊主場比賽結束時,紐約地鐵7號線會增加班次;紐約洋基棒球隊主場比賽結束時,紐約地鐵4號及D號線會增加班次。如果在這些時候,沒有特別的協調,而是地鐵以全面成比例的方式增加班次,那會是什麼狀況?
「氣網路」就好比是地鐵的網路,每一循環都有特定的功能。中醫說「氣行則血行」,或是「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這是我對「氣」的初步的、知性上的認識。
太太得過兩次Lyme disease,每次都需要連續二十幾天用打點滴的方式把很強的藥打進身體。之後她的身體變得虛弱,經常受傷及有病痛。我們找法拉盛當時已快90歲的周阿姨幫忙,進行氣功推拿,每週一次,持續了好幾年。有一次太太問阿姨說為什麼她的身體變壞了,以前推拿不會痛,怎麼現在反而這麼痛。阿姨笑太太傻,說一開始她的身體很糟,完全沒有氣,任人擺弄也毫無感覺。現在身體好多了,比較有氣了,才知道痛。
經過阿姨多年的細心調理,在未服用止痛藥或打針的情況下,太太身體上的痛苦能得到紓解,身體的本質也逐漸地進步。我也體會到「氣」的功用,感到很不可思議,也從中學習了一些粗淺的手法,在不方便前往法拉盛時,可以幫助太太紓解不適。
阿姨過世後,我們又有一次與一位五十多歲的推拿師傅結緣,有幾個月的時間,師傅紓解了我們身體上的痛苦,也一再提醒說,我們有很嚴重的「電腦職業病」。因為長時間專注於電腦銀幕,忘了轉動頸子,導致頸子內部原本應該很柔軟的肌肉群都僵硬了。那天運氣不好時,硬梆梆的肌肉群壓到神經,一定會非常的痛苦。在這段過程,我也多學習了些幫太太紓解不適的手法。
自去年底開始,太太與我跟隨李清澤教授及夫人林榮峰女士學習氣功,從基本的站樁、撞牆開始,學習養「氣」、感受「氣」。太太很有慧根,很快就可以感受到氣;我是很遲鈍的,還在努力中。李教授及夫人有很多的著作,介紹、解釋以及教導「氣」與「氣的管理」,對學習「氣」的理論及建立正確的觀念很有幫助。我幫太太紓解疼痛的能力也有進步,當碰到困難的情況,李教授會親自幫忙、教導。太太與我感到十分的幸運,能有這麼好的老師及學習的機會。
不是每個人都相信「氣」的存在,甚至認為「氣」是個迷思或迷信,原因就是科學儀器還無法測量「氣」。在這方面,或許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如何知道「黑洞」的存在。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相對論,再以相對論為基礎,在1939年發表了有關黑洞的論文。黑洞的觀念對當時的科學界而言實在是太激進了,愛因斯坦雖然發表了論文,但自己都不太相信。直到 2019 年,全球的科學界一起合作, 以創新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首次拍攝到黑洞影像,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這段漫長的104年(1915 到 2019) 或 80 年(1939到2019) 的過程,何其神奇。
我們可以想像,生命科學的進步,終有一日能證明「氣」的存在,也能測量各種「氣」的指數。若許「氣」的好壞,將成為年度體檢的一部分,「氣」的指數也會比血壓更重要。我們也可以想像,科技界的進步也會發展出「人體智慧」,通過模擬人體內的各種「氣網路」,如同「人工智慧」模擬腦神經網路一般,全面提升人類對自己身體的了解與健康管理,達到一個我們今天很難想像的境界。
我要努力的是,不再以大腦、知性來學習,而是用身體、感受來習「氣」與「氣的管理」。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一起學習並感受「氣」的本質與功用。
(April 2025) / (Apri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