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隆

1401.
晚風起,岸上
薩克斯風更加輕柔
星光下,歲月依然晶亮
1402.
空, 鳥飛深山    
靜, 月印寒潭    
禪, 人閑桂花落 

**  唐  。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   “Gemini“  AI 對這首俳句的解讀:
這首短詩運用精鍊的文字,描繪出富有禪意的幽深意境。我們可以逐句細細品味:

**  空,鳥飛深山 :   空,鳥兒飛向深山。
     「空」字點出了全詩的基調,它既可以指空曠、空寂的自然景象,更深層次則暗示了佛教中「空」的概念——萬物本無自性,皆是因緣和合而成。
     「鳥飛深山」描繪了動態的景象:鳥兒向著幽深的山中飛去。這「深山」更強調了遠離塵囂的空寂感。鳥的飛翔,在這片空寂中反而更凸顯了山的靜謐與遼闊。

**  靜,月印寒潭 :   靜,月影映照在冰冷的潭水中。
     「靜」字進一步深化了詩的意境。這不僅僅是聲音上的安靜,更是心靈層面的寧靜。
     「月印寒潭」是一幅極美的畫面:清冷的月光灑落在幽深寂靜的潭水之上,潭水如鏡,清晰地映照出月亮的倒影。「寒潭」的「寒」字,不僅指水溫的冰冷,也渲染了清冽、幽寂的氛圍。月亮與潭水,一在天,一在地,相互映照,呈現出虛實相生、靜謐和諧的景象。

**  禪,人閑桂花落 :   禪,人在悠閑中感受桂花飄落。
     「禪」字點明了詩歌的主題,揭示了前兩句所描繪的「空」與「靜」的意境,最終都歸向於禪的感悟。
      「人閑桂花落」化用了唐代詩人王維《鳥鳴澗》中的名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這裡的「人閑」指人的心境悠閒自在,沒有俗事的紛擾。正因為心閑,才能敏銳地感知到細微的桂花飄落。桂花的飄落是細微而無聲的,只有在極度的寧靜和心無雜念的狀態下才能被察覺。這細微的動態,反而更襯托出環境的幽靜與人心的空明。

整體解讀:
這首詩透過「空」、「靜」、「禪」三個核心意象,層層遞進,描繪了一幅遠離塵俗、空靈幽美的自然景象,並藉此表達了一種寧靜致遠、物我兩忘的禪宗心境。

1.  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詩歌從空寂的深山鳥飛,到靜謐的寒潭印月,再到悠閒的人與     飄落的桂花,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的畫面。這些畫面不僅僅是客觀景物的描寫,更融入了詩人主觀的感受和禪意的理解。

2.  以動襯靜,以有顯空: 鳥飛、月印、花落,這些動態的描寫,反而更加突出了深山的空曠、夜晚的靜謐以及人心的安寧。如同王維詩「月出驚山鳥」一樣,微小的動靜反而更彰顯了整體的寂靜。同樣,「有」鳥、「有」月、「有」人、「有」花,這些具體的物象,最終都導向對「空」與「禪」的體悟。

3.  禪意深遠: 詩歌的核心在於「禪」的體悟。它告訴我們,在空寂寧靜的自然環境中,當人心達到悠閒無慮的狀態時,便能感知到宇宙萬物的細微變化,從而領悟到禪的真諦——一種超越表象、回歸本心、與自然合一的境界。

總而言之,這是一首意境深遠、耐人尋味的禪詩。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引導讀者進入一個空明澄澈的精神世界,感受禪的靜美與超越。

1403.
車子已經走了一整天,風景 
還在一模一樣的心裡盤旋
無聊人生的旅行者

** 
牛就是牛,牽到北京也是牛。
白翎鷥飛到胭脂巷,也是白。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1404.
苔痕曲徑,青翠潔淨
遊客細碎聲,如松針飄落
枯山水,波纹平静,雲影相印
枯山水庭院。 Japanese Garden, Portland, Oregon. (攝影/何康隆)

**  枯山水是日本式寫意園林的一種最純淨形態,也是日本畫的一種形式。一般是指由細沙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石組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枯山水並沒有水景,其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現,而「山」通常用石塊表現。有時也會在沙子的表面畫上紋路來表現水的流動。 枯山水不使用開花植物,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被認為具有使人寧靜的效果,是日本寺院僧侶用於參襌静思的場景。
                                                                                (整理自維基百科)

枯山水庭院。 Japanese Garden, Portland, Oregon. (攝影/何康隆)
1405.
有人採薇,有人採荇
有人蠶桑,有人浣衣
走入詩經的古典風景

**  詩經 《周南 ·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詩經 《小雅 · 采薇》
採薇採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  蠶桑,即養蠶與種桑。是古代農業的重要支柱。相傳是嫘祖(黃帝正妻)發明。蠶桑文化是漢文化的主體文化,與稻田文化一起標誌着東亞農耕文明的成熟。

**  有關浣衣 (浣紗) 的典故,最流傳的要數春秋末期的西施了。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又稱「西子」。生長於浙江諸暨蒔蘿村。西施出身貧寒,常浣紗於溪,生有姿色,秀媚出眾。 越國戰敗後,被迫向吳國稱臣求和。越王勾踐遍選國內美女獻給吳王夫差,天生麗質的西施是其中的一員。夫差對西施萬般寵愛,先是在姑蘇建造春宵宮,又為西施建造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為其築“響屐廊”。而同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使越國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吳國。吳國滅亡後,西施不知去向,有說是被沉海而死,有說是與范蠡泛舟五湖隱居而去。

1406.
一顆一顆砲彈,色相飽滿,堅銳呼嘯
逐天墮地,開爆如花,驚悚窮荒,於是煙硝
煙硝加薩,哀泣醫院寺堂住家平民孩童,和信仰 

**  亞伯拉罕自舊約聖經一路走來。三千里路雲和月。流奶與蜜之地。世紀顛波。
      選民和子民流浪生死。煙硝和仇恨紛起哀禱聲聲。耶和華和真主掩面,追悔。

**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同宗同源的。談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關係是和宗教分不開的,根據《聖經·舊約》上記載,他們的遠祖是亞伯拉罕,而伯拉罕的大兒子以實瑪利是公認的阿拉伯人祖先,同父異母的小兒子以撒則是猶太人的祖先。 不僅是宗教經文這樣認為,根據許多遺傳學研究,包括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的分析,猶太人(特別是中東地區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如巴勒斯坦人、黎巴嫩人、敘利亞人)共享許多相似的遺傳標記。這些研究表明,他們有來自中東的共同祖先。    (整理自360Doc 和ChatGPT)

**  「耶和華」(YHWH)是猶太教與基督宗教所信奉的神之名,也就是一般所說的「上帝」、「神」或「天主」。神的名字『耶和華』(Jehovah) 第一次出現在創世記二章4節,在整本舊約聖經中,『耶和華』共出現6,823次。

** 「 真主」這個詞,在阿拉伯語中是「الله」(Allah),它並不是專屬於阿拉伯人的神,而是阿拉伯語中對「上帝」的稱呼。這個詞在伊斯蘭教中被廣泛使用,穆斯林無論是哪個民族,都稱上帝為「真主」或「安拉」(Allah)。在伊斯蘭教中,「真主」是宇宙唯一的創造者,超越種族、語言與地域

1407.
窗外的夜色是四十年代的低迷
燈下的回憶是失焦的往事如霧
散漫著阿茲海默說不清的孤寂

**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腦神經退化性疾病,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至七成。其腦部病變特徵為澱粉樣蛋白老化斑(Amyloid plaques)及神經纖維糾結 (Neurofibrillary tangles)的形成、導致神經細胞的凋亡,細胞間連結傳達的阻斷,以及大腦的整体萎縮。將近七成的風險因子與基因遺傳有關;其他的風險因子還有頭部外傷、憂鬱症和高血壓。絕大多數的阿茲海默症屬於晚發型,發生在60歲以後。阿茲海默症早期最常見的症狀為喪失短期記憶(難以記住最近發生的事件),當疾病逐漸進展,症狀可能逐漸出現,包括語言障礙、定向障礙和自能障礙(包括容易迷路)、情緒不穩、喪失動機、無法自理和許多失常行為問題。當情況惡化時,患者往往會因此和家庭或社會脫節,並逐漸喪失身體機能,與神智的全盤衰竭。疾病初期的症狀常被誤認為是一般老化。確診則需藉助病史,臨床症狀,影像掃描和病理檢驗綜合對照而得。

左側: 正常成人腦。右側: 阿兹海默症(AD)病人萎縮腦

**  Mayo Clinic: Alzheimer’s disease
https://www.nia.nih.gov/health/alzheimers-and-dementia/alzheimers-disease-fact-sheet-traditional-chinese

1408.
翻過一夜,也翻過一頁
今夜,翻到有星光的那頁
說,放開手,讓風箏飛向原野

**

以禪學教會我們「舒適地度過人生」!入選「世界最值得尊敬的100名日本人」之百萬暢銷作家──枡野俊明。多一點放下,少一點反應,淡泊一點也沒關係,讓我們放下大部分的事情,把反應留給少一點的事情,但是反應得更好、更深、更真誠。這樣的人生不是更美好嗎?   禪語「放下著」,意指捨去一切的執著    (博客來書訊)

書中分五個大章,共收錄99個枡野俊明的禪練習:
別硬是要參一腳 ──人際關係更「淡泊」一點才好。
別在意每件事 ──擺脫不安、焦慮、憤怒的方法。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 ──停止磨耗心靈的練習。
別白忙一場累壞自己 ──這樣思考才不會自討苦吃。
別硬是要分出是非對錯 ──活出快意人生的祕訣。

1409.
雨停,車沿湖岸
窗外水色澄清,一片
山月隨人歸的安静夜晚

**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410.
當記憶的燈都點亮
就知道,夢的方向
明天會更好

**   《 明天會更好 》
填詞 :  羅大佑,張艾嘉張大春
譜曲 :  羅大佑,編曲 :  陳志遠

輕輕敲醒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
看那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獨地轉個不停
日出喚醒清晨,大地光彩重生
讓和風拂出的音響,譜成生命的樂章

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
爲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
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
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
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

** 《明天會更好》是1985年在台灣推出的一首華語流行公益單曲,
其靈感來自模仿美國公益歌曲《We Are the World》。是台灣最重要的公益合唱歌曲。這歌曲不僅象徵了用音樂凝聚而出的力量,更反映出了台灣音樂的無比活力。

**  Links for :
《明天會更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tFTt8nhKu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HoT6UJ4g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T4DXRKYH
《We Are the Worl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AjkUyX0rVw
Morning Has Brok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po0c2GV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FgB1-Von_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ebVIXSQFC0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gPBPCEItQ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zU5rUnD4I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HXDgy9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