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錫惠

2025年6月,以色列發動代號「Rising Lion」的軍事行動,成功斬首伊朗革命衛隊高層,並重創其核設施與飛彈基地。這場行動仰賴的不再是傳統部隊攻堅,而是結合AI技術、長期情報滲透與無人機精準打擊的科技作戰。

這不僅代表中東局勢的劇變,也揭示一個現代戰爭的本質轉向:未來決勝關鍵,不是士兵數量,而是腦力與科技的結合程度。

台灣同樣處於戰略高風險區。中共不斷利用無人機、網軍、認知作戰與第五縱隊進行滲透,攻擊的不只是軍事設施,更是社會信心與國家治理。面對這類「看不見的敵人」,我們卻仍困於傳統軍階與年資制度,將資訊、駭客、AI專才擋在軍事決策體系之外,形同自廢武功。

看看世界各國:以色列8200部隊廣納科技新血,美國太空軍由MIT博士領軍,中共更在解放軍內建構「數位戰爭體系」。反觀台灣,將領多由傳統三軍校系統晉升,科技人才若非服役背景出身,即便具備演算法或資安領域專長,也難以參與軍事高層決策。台灣科技強國的優勢,並未轉化為國防優勢。

因此,我呼籲政府與國防部,應立刻推動以下三大改革:

一、設立「科技將領」制度:讓具備AI、資安、無人機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在軍中具晉升空間,不再受限於傳統服役體系。

二、創設「國防數位指揮部」:比照美軍,整合國研機構與科技企業,成立具實權的科技顧問機制,直接參與軍事規劃與預算配置。

三、建立「科技預備軍官培訓體系」:從台清交成等理工大學選才,提供軍訓、國安、AI戰略等跨域教育,讓「理工不入軍」的觀念成為過去式。

台灣不缺晶片、不缺人才,缺的是制度與想像力。未來戰爭的將軍,不是會開坦克的人,而是能操控大數據、部署演算法、駭入敵方系統的科技戰略家。

如果我們繼續忽視科技戰爭的趨勢,只靠傳統體制應對高科技敵人,終將輸在無人駕駛器後面的那行程式碼上。現在就改革,讓會寫程式的人也能成為將軍,才是真正守護台灣的開始。

(作者是民進黨美東黨部前評議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