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神耀

周神耀牧師心靈小菜園系列-161

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文其中有一句:「願祢的國降臨,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基督徒有天上的盼望。但上帝要我們繼續留在地上, 因為祂要我們也有一個願景在地上, 那就是祂的國降臨, 神旨行在地上。我們要問:到底神的國來到地上是什麼意思?神學家有不少的討論。我要跟大家思考的是:神國有沒有影響地上的經濟?我想是有的。如何影響?

世界各地的經濟, 有較屬共產社會主義型態的及較屬自由巿場資本主義的經濟型態的。一左一右。但大部分的國家是走在這個左右移動的光譜上, 較左邊的或較中間的或較右邊的一點。並且也繼續在修正在移動。那麼神國文化帶岀來地上的經濟是怎麼樣的經濟呢?在光譜的那個位置?我想都不是重點。要問的是:到底跟一般的經濟不同在那裡?

我想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由固定的政治意識型態來主導。也不用特定的政策來解決經濟問題。這些都是次要。不是注重在光譜上那一點, 或往那邊移動。而是用「人的心」為開端為本。事在人為著重人心。要看人的心是否依靠上帝。政治型態如何如何不是重點。只要能使經濟造福全體人民, 使生活有意義才重要。在光譜的什麼位置不重要。

如果把經濟看成一個身體, 我們要重視的是它的生理。不要用病理。老是看到表面的病態。經濟體生病。我們看到的病態其實是由人心出來浮上台面的東西。過去人的方法一直只是在光譜上移來移去。想解決一些問題。但治療的方法歸根都是治標。意見一定是不同。結果就在國家議會院內吵翻天。或遊行示威抗議。甚至訴諸武力發動革命!

到底經濟是什麼?最先把英文的economy 翻譯中文的人是中國人。他翻成「資生」。實在非常有見地!比「經濟」更合乎原文的「家的行政」(oikomene)的意思。「經濟」這詞是後來由日本人根據漢文的「經世濟民」成為日語翻譯。但一直以來被漢文化圈各國的廣泛採用。 「資生」一詞反而不被採用。有趣的是, 結果被大名鼎々的日本的大公司「資生堂」拿來當作高級化妝品的招牌。

「資生」指出神國經濟所要講的。比翻譯為「經濟」兩字更能使人理解神國經濟。在神國文化影響下的經濟所著重的是「資生」。這兩字顧名思義是:資助養生。道出經濟好像身體。本質命脈及成長的內在生理原則。想想看如果我說「這個國家的資生不錯!」那不是很恰當嗎?

我想「神國資生」或神國經濟體至少有兩個原則:

第一, 上帝的公義及愛乃優先的考慮。第二是人比政策重要, 人的心決定他的行為。

第一。神國𥚃有上帝的撐權與同在。神國本身當然不是經濟, 但會影響經濟。帶出的經濟在選項裡最優先是愛, 然後是公義。公平公正透明。這和世俗的經濟不同。世俗經濟最優先考慮的是公司行號即資本家的利潤。我們可以以Adam Smith(亞當斯密) 的「國富論」為代表。財富集中生財有道, 有利經濟非常好。資本主義帶動經濟是歴史上有目共睹的。但貧富差距太大且愈來愈大!這是光譜的右邊。另外一邊是優先考慮勞工無產階級大眾大多數人的利益。這可以以Marxism (馬克斯主義)為代表。他們宣稱對症下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沒有貧富差距的事。但在歷史上一直行不通。那麼對於分配不均以致少數弱勢群體的權益不被照顧, 如何處理?只有用政策盡量解決。是用政策解決不公不義的問題。此種用外在的公權力來解決問題好像只看到社會病態, 只能腳痛醫腳手痛醫手暫時紓解而已。治標不治本。

在神國文化影響的社區裏則不同。看的是人心。人人服從在「上帝是公義」的教導下, 強者主動用愛心樂意去資助弱者。弱者肯接受幫助乃因外來環境的遭遇自己無法控制才窮困潦倒。所以絕對沒有好吃懶做的情形。也沒有吃大鍋飯的心態。也沒有認為自己是受壓制成為犧牲品所以想報復的心態。有錢人樂意幫助沒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也樂意接受。絕對不是沒有尊嚴的領取「嗟來之食」!人人有愛心, 社會也不必擔心窮人貪得無厭。貧富差距不會越來越大。基督徒的信仰要表現在身體力行。眞敬虔及愛心要表現在伸張社會公義上。「資生」要靠人心。這很接近禮運大同篇的「大同世界」。

第二原則, 人的因素比政策更重要。因為政策會被存心不正的人錯用濫用假用或𣎴用。如果在上握有權力的人沒有愛民親民的心, 他們會以私心貪污積聚不義的錢財。如果有不甘心不服氣的民眾, 他們領社會福利領糧票, 會假報更多人數以满足貪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雖有監督功能但無法解決問題。所以雖然有好政策如果沒有好領袖也沒有好百姓, 人心不好一切都是空談。只有個人努力創業個人負責成果, 然後以愛心做慈善公益的事。這才是經濟體資生治本之道。

人的心是本最關鍵。因爲經濟體的強壯, 不是看外在的制度結構而是內在的養生保健「資生」系統健全。就是要看人心。在以心為首的社區有很多人願意做志工服務別人。有上帝的愛在心中就願意做「好的撒瑪利亞人」。他們知道做在弱者身上就是做在神的身上。還有, 有上帝在心裏的人一方面容易心滿意足, 知足常樂。不必過度消費在物質生活無限的追求上面。另外一方面會努力勤奮工作以見證自己是神所揀選並祝福的。這可由Max Weber l(韋伯)的「抗議宗的工作倫理」來代表。人心為一切的原動力。如何影響經濟轉化商業, 教會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張由基督徒進入山頭控制世上各方面的活動。這只是一個運動, 並非一定要如此。重點是潛移默化讓人心改變。比如中國 「大同世界」觀念很好但行不岀來關鍵乃在乎人及人心。

你們會說這個理想的經濟很好。但說來容易就是做不到啊!那裏有每個人都是樂善好施好人的地方?都是誠誠實實的百姓?豈不是空中樓櫊?我們了解人有罪性。沒有錯, 這確是很困難實行的。聖經的看法是:現今世代有黑暗的勢力是免不了的甚至是神允許的。但不能因噎廢食。此方向是絕對正確的。我們是在一個不完美的地上。雖然不完美但永遠有天上的願景。我們是在一個𡚒鬥的過程當中, 為天上願景作預告。地上除了邪靈還有聖靈。努力宣揚福音至終聖靈必勝過邪靈。只要靠聖靈努力走在往天上的方向就是。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 乃在乎公義和平及聖靈中的喜樂」。(羅馬書14:17)。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由心發出」。(箴言 4:33)。

「唯願公平如大水滾滾, 公義如江河滔滔」(阿摩司書 5:24)。

唯有在神國文化影響下的經濟才能試著去發展並維持「神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