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莉
Taiwan Biking Tour With Giant Bicycle: 900km in 9 Days
Video
【預備】
單車環島是送給自己六十歲的生日禮物。
生長於台灣,活動足跡卻總是侷限於台北,出國後每年匆匆往返,更加沒機會去別的地方。得知捷安特9天8夜的單車環島之旅,喜愛單車的我們立刻開始計畫參加。
報名之後開始準備,捷安特提供單車和頭盔,但個人清單裡的東西也真不少,車衣車褲之外,還有水陸兩用又能包覆腳趾的鞋子,手套,頭巾,太陽眼鏡,防曬袖套等等,花了很多時間選購,讓人懷疑不就騎個腳踏車,需要這麼麻煩嗎?結果證明,要對付變化多端的台灣氣候,這些裝備還真是不可或缺。
裝備以外,環島平均一天騎100公里,總共900公里。雖然因膝蓋舊傷,我選擇比較省力的ebike(電輔車),體力還是重要的一環。行前數週,每天騎車進中央公園,跟著跑者遊客觀光馬車轉圈圈,漸漸感到上坡不那麼喘,踩著踏板的腳也更加有力…
2024年9月21日,我們終於從台北松山車站啟程出發了!
【上車起步】
上車是學自行車的第一步。
老實說我騎術很差,尤其在人多的時候,抓著車把的手總是太過緊張左搖右晃,所以每每在四面無人處才敢上車。
環島團共有40個人,等待紅綠燈的時候擠成一團,前後都是車,只能硬著頭皮上。起步數百次後,終於抓到訣竅。
- 把檔位調輕,學會在低速時保持平衡
- 為避免追撞,耐心等待,等到前面的人都拉開距離了再起步
上了車,就自成一個小宇宙. 不管有再多的人在旁邊,也只能靠自己保持平衡,隨心中節奏踩著踏板,浩瀚車海中,我是努力旋轉的一顆小行星。
【Warm Showers】
出發前的氣象預告,都說受氣流影響,7天內從北到南都要下雨。出發當下天氣陰沈卻並沒有下雨。等到跟捷安特報到,拍完出發團體照,天空開始滴滴答答,我們的旅程,就從大家匆忙披上雨衣的混亂中開始了。
原本心存僥倖,以為雨下下就停,沒想到越下越大。水沿著雨衣的帽沿下滑,讓視線變得模糊,熱鬧的大稻埕,淡水河畔的自行車道,水鳥眾多的濕地公園,全在水霧中轉瞬即逝。
小時候把頭髮淋濕,可是會被媽媽罵上一整天,然而大雨傾盆而下,無從躲避,只能規律地踩著踏板,任全身被雨水浸潤。騎著騎著,忐忑之心消退,隨之而起的是一種暢快的感覺,淋雨不再是禁忌,而是和微風暖陽一樣,可以自由享受的大自然饗宴。
和氣象預告不同,接下來幾天不但沒有下雨,天氣還變得非常炎熱。每天在烈日下騎行八小時曬成人乾的我們,都不禁懷念起第一天的滂沱大雨。
順便一提,亞熱帶的雨水,一點都不冷冽,真的是很溫暖的Warm Showers。
附註:Warm Showers (熱水澡)通常指自行車的 Couch surfing(沙發衝浪),這個全球網站集眾人之力,為自行車騎士提供免費住宿。本文中的Warming Showers 並非此意。
【一期一會】
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
大部分的地方都分別去過,但這次環島把所有的點化成線,隨著每公里的行進,我們有機會目睹北台灣的起伏丘陵,如何轉為平坦的嘉南平原,從山頂的南迴壽卡一路下滑,直至海潮洶湧的台東海岸,也從西海岸的宮廟豪宅,騎入美麗的花東縱谷。
長途騎車很少有機會停下來拍照,更別說探索每個路過的景點了。不管是河邊濕地碧綠稻田,還是高山深谷澎湃海岸,美景稍縱即逝,與它們邂逅的瞬間,也就是別離的瞬間。
原以為這是種遺憾,換個角度想,把美麗的邂逅牢牢記在心裡,要比拍一堆不知所云的照片重要多了。一期一會,亦如人生。
【左後方的騎士】
同行中有位從香港來的年輕車友,據說是位電影攝影。有一天突然跑來告訴我,他注意到總騎在我後面的另一半,只要相隔遠一點,就焦急搜尋我的身影,然後努力騎到我身邊。
「那是愛的眼神」他說。
被年輕人這麼說,我們都有點臉紅尷尬。然而我很清楚,雖然騎術欠佳,從來都不緊張。因為不管身在何處,知道一定有人騎在左後方,觀察身後的路況,幫我擋車。
捷安特稱我們為「環島勇士」,有什麼好怕的?我有一位真正的守護騎士呢。
【單車生態學】
這次環島團一共40人,按規定行進間大家排成一列,一位捷安特領隊在前引導,一位在最後壓陣,另外兩位則穿梭在隊伍間確認大家的安全。還有兩輛保母車運送行李及補給。
剛開始選擇中段的位置,心想只要跟著前車,不快不慢很安全。沒想到出發不久,就有車友頻頻超車。尤其某個騎電輔車的小團體,喜歡並排騎車喧嘩聊天,聊到落後了就把電力開到全滿,一股作氣往前超過其他人,忽快忽慢,也不管插隊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基於安全及禮貌,我很少超車卻總是讓人插隊,最後變成整個隊伍的車尾。於是開始研究在這個單車團的「生存之道」…
- 跟著領隊跑: 原本怕跟不上領隊的速度,後來發現跟在領隊後面的小隊是最輕鬆的。插隊的人不能插到領隊之前,跟隨領隊的配速,也不會因等紅燈而遠離隊伍追趕不及,最重要的是能在第一時間聽到領隊的指令,還有人幫你擋風,真是再好不過了
- 洗牌時間:落後了也不用著急,趁等紅燈大家並排佔據車道時儘量往前,或者休息後早一點出發,排到前面的位置
- 離忽視規則的人遠一點:總是有人不相信規則也不遵守規則。與其和他們爭道,不如騎慢一點,等到適合的時間再來「洗牌」,不要把自身置於危險之處
雖然環島的車友間沒有競爭關係,但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人的問題。工作了幾十年直來直往的我,卻在這裡領悟了類似「職場生存術」的「單車生態學」,真是意外的收穫。
【山與海】
整個旅程最美的部分始於第五日,沿著綠意無盡的恆春果園前行,然後進入屏東到墾丁的海岸公路。身旁就是浩瀚大海,天氣不似前幾日的曝曬,路寬又是順風,第一次享受到御風而行的騎車快感。
第六日則是令大家談而色變的南迴山路,我們從平地入山,中間經過牡丹東源等原住民部落,攀爬45公里的陡上坡,到達此行最高點壽卡。即使爬著陡坡,這裡的遠山飄渺靈動,溪流清澈見底,美的讓人忘卻身體的疲累。
同行的日本大叔向我解釋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可是不知有意無意,他只提到台灣原住民殺害日本漁民,省略了後來日本出兵攻台,清廷議和,是為甲午戰爭的序曲。
從壽卡開始,就是12公里的陡下坡,雖然抓煞車抓到手麻,但真的非常過癮,最後抵達知本溫泉的旅館。
第七日是台東入花蓮,右邊是海岸山脈,左邊是中央山脈,旁邊是綠油油的稻田,讓人充分體會到花東縱谷的美麗。
【意外的結束】
花蓮真是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越騎越開心,卻因自己疏忽,下坡時被地上樹枝絆倒翻車,提早結束了原本9天8夜的環島旅程。
切身體會到所謂的「樂極生悲」。所幸安全帽讓我避免了頭部的傷害,只造成相對輕微的右肘骨折。也感謝捷安特的工作人員深夜送我到醫院急診,打上石膏,然後自行回台北做後續的醫療。
就像旅人總有道別的時候,旅程也有結束的一天。第八天跟單車夥伴們說再見,目送大家在旅館門口暖身後騎車離去,說沒有羨慕懊悔之情是騙人的。然而心情更多的是平靜與感激,此行中重新認識了台灣,交到一位好朋友,又難得停頓下來,在旅館附近走走看看,體驗花蓮瑞穗的好風光。等傷養好了,會繼續下一次的單車挑戰。
於是我們也背負著自己的行囊,轉身離去,開始另一段旅程。
相簿:https://photos.app.goo.gl/Xdw67FWPdUg5MsTv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