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隆

1441.
山水自在人間,空林沉寂,有人倚杖尋句
有人山泉聽瀑,草亭煎茶,有人撫琴低吟
夜涼蟲寂,風靜塵香,明月爲誰满地 ?
1442.
大千世界如花如葉
花徑不曾緣客掃
一葉知秋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    –《華嚴經》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  唐 。杜甫《客至》

**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淮南子 · 說山訓》

**    ChatGPT對這首俳句以散文形式的延伸解讀:

在這無邊無際的大千世界裡,萬物如花似葉,綻放著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春光明媚時,百花爭妍,枝葉婆娑,一切看似繁華熱鬧,卻終究敵不過季節的更替與時光的流轉。就像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曾擁有過燦爛的歡笑,也經歷過盛開的年華,然而,盛極必衰,世事無常,終究要走入一片秋意漸濃的黃昏。

我獨行於山林之間,走過花徑,—條從未為誰刻意掃淨的幽徑。落花靜靜地覆蓋著小徑,小徑蜿蜒,可以輕步隨意,可以逺望天邊迤邐的雲山。這裡遠離了喧囂,也避開了世俗的攀附與浮華。足以開拓胸襟,滌盡塵俗之氣。我喜歡這樣的靜謐,它讓我感受到自己與天地萬物同在,而不再是塵世中奔波勞碌的一粒塵埃。

偶而,一片枯黃的葉子從枝頭輕輕飄落,像是不經意的告別,卻帶來深遠的訊息。那不是一場簡單的凋零,而是一種提醒——秋天已悄然而至。從這一葉之落,我看見了季節的變化,也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世間的每一個微小轉變,都可能預示著更深層的改變。只要心中不被塵埃遮蔽,就能「一葉知秋」,洞察萬象。

花葉雖美,終將飄零;人生雖短,仍需清明。在這如夢似幻的世界裡,若能保持一份淡泊與覺察,不隨波逐流,便能在看似平凡的風景中,讀出不凡的智慧。

1443.
古寺池塘,松尾芭蕉的青蛙
噗通一跳,水聲響,池中
我打出一桶瀝瀝閃閃的星光

**
古池塘
青蛙跳入
水聲響
      — 日本俳聖松尾芭蕉俳句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聲響」(日語:古池や蛙飛びこむ水の音),是日本著名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名句。這首俳句是芭蕉確立了其特有風格(在日本被稱為蕉風)的標誌性作品,不僅在芭蕉的作品中最為有名,而且從江戸時代起就一直作為俳句的代名詞,被廣為傳誦。

1444.
蝴蝶翻過稀薄的秋光
尋找夏日遺落的花朵
風輕,晨霧迷茫
1445.
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
彷彿看見藍色的海和帆
聽,台灣在吟唱

**
這三行俳句取自詩人李敏勇出版的書名。

**   李敏勇(1947年-)
詩人。台湾屏東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就讀高雄中學時,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詩作之外,有散文、小說、文學評論、時事評論、譯詩等。1970年代初,加入《笠》詩社,成為該社中生代重要詩人。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2007國家文藝獎、2022行政院文化獎。著作有《青春腐蝕畫》、《暗房》、《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傾斜的島》、《心的奏鳴曲》、《做為一個台灣作家》等。

李敏勇   出版作品年表(1986~2024共86册)擇錄
1986《暗房》(詩)
1993《傾斜的島》(詩)
1997《綻放語言的玫瑰》(論述)
2000《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散文)
2000《彷彿看見藍色的海和帆》(散文)
2000《台灣詩閱讀》(詩)
2008《在寂靜的邊緣歌唱──世界女性詩風景》(詩)
2013《有橄欖樹的風景─羅卡童謠詩集》(童詩)
2014《聽, 台灣在吟唱─詩的禮物》(詩)
2019《國家之夢,文化之愛 》(評論)
2020《台灣的二十四堂課》(評論)
2022《戰後台灣現代詩風景》(詩)
2024《4季: 俳句集》

李敏勇: 《聽,台灣在吟唱─詩的禮物》。
1446.
歸途,雲淡風輕
回首竹舍幽静的身影
已如水墨暈染在暮靄裡

**

回首竹舍暮靄裡。 (圖/Chat GPT創作)
1447.
那是一股若有若無的花香
讓人刹然回到初夏的江畔
舟影起伏,如中年的心情
1448.
天地是優美的弧線,歡欣會集
春天是飛翔的花片,幾分醉意
蘭亭溪上迴轉一杯又一杯流觴

**
 永和九年,嵗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隂之蘭亭,修禊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恵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懐,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懐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舎萬殊,静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
                                                              — 東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 (部分)  

**
《曲水流觴》,古人在暮春三月修褉日列坐曲水之旁,斟酒羽觴浮於上游,任其順流而下,取而飲之。此一活動原有除不祥之義,後世則發展為文士之雅集。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著名文章和書法作品,又稱《蘭亭序》或《臨河序》,寫於公元353年(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的「修禊」雅集上。此文不僅描繪了蘭亭山水之美,記錄了與友人宴飲的歡樂,更抒發了作者對生死無常的深刻感慨。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文采與筆法都達到了極高水準。

**   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姪稿〉,蘇軾的〈寒食帖〉被譽為「天下三大行書」,此說乃是經過歷史的沉澱、文化的積累、美感的淬鍊,先後歷經七、八百年始形成的說法,代表著東方─中國的審美情趣。三大行書在中國特有的書法藝術中樹立了三種不同的美學典範,影響了後世無數書法家及其書法的創作。   (維基百科)

1449.
或許黄昏暮色總是如此繽紛不測
我習慣静坐—旁,遙想那些
此起彼落的情節,多少密西根舊事   
1450.
六月,薰衣草迤邐
普羅旺斯,如霞雲掩映
而光,依然是永恆的園丁  
 

**

普羅旺斯 :夕陽彩雲霞光映照下的薰衣草。      普羅旺斯(Provence)位於法國南部。最初的普羅旺斯北起阿爾卑斯山,南到庇里牛斯山脈,普羅旺斯和義大利接壤,是從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內陸的丘陵地帶。包括法國的整個南部區域。如果有人說普羅斯旺是徹底的浪漫,大概也不過分,普羅旺斯是「騎士之地」,是中世紀騎士敘情詩的發源地,流傳著浪漫愛情傳奇,還有因法國國歌《馬賽曲》而聞名的海港大城馬賽,因《基督山恩仇記》而為聞名的依夫島,還有儒雅的大學城艾克斯和阿維尼翁,放散著中世紀蒼桑的山莊,街邊舒適的小咖啡館等,令人沉醉流連。

**
世界三大薰衣草(Lavandula)產地是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以及中國新疆伊犁河谷,其中普羅旺斯是歷史悠久的薰衣草故鄉,富良野以其遼闊的花海和多樣品種聞名,而伊犁則是亞洲最大的香料生產基地。在很多歐洲人心目中,薰衣草不僅代表著真情摯愛,還是純潔清淨、感恩守護的象徵,是所到之處能淨化療癒的恩澤福慧,是帶來祥和美好的善德品行,是難得可貴的馨香恩典。薰衣草是葡萄牙的國花。

**

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向奧地利帝國宣戰,引發法國大革命戰爭。來自馬賽的志願軍,前赴巴黎支援杜樂麗起義時,高唱此歌而得現名 (馬賽曲)。1795年7月14日,國民公會宣布定此曲為國歌。

**  Links for National Anthems :

La Marseillaise—馬賽曲  National Anthem of France(法國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p_oMsHQj8&list=RDB7p_oMsHQj8&start_radio=1

世界十大最好听, 最佳的國歌   Ten Best National Anthem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teS9rlFOKM

Britain Anthem《God Save the King》英國國歌《天佑吾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yNNYTbJD1o&list=RD0yNNYTbJD1o&start_radio=1

“O Canada” –National Anthem of Canada (加拿大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mM17-F9Lw&list=RD6GmM17-F9Lw&start_radio=1

National Anthem of Turkey (土耳其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C7YdSt7L0&list=RDcIC7YdSt7L0&start_radio=1

National Anthem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亞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As616bjmU&list=RDjbAs616bjmU&start_radio=1

National Anthem of Spain,La Marcha Real(西班牙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s-YysHByJU&list=RDis-YysHByJU&index=1

National Anthem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東亜六國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OI9oLXdPng

National Anthem of New Zealand,   (紐西蘭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6qmdqvItkM&list=RDj6qmdqvItkM&start_radi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