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lon & Lily

2025/7/9 – 2025/7/24 315km
影片


Day 1 Oviedo-Grado 28.94km
相簿:https://adobe.ly/46zV4uE

⼤約在⻄元九世紀,⼀位隱⼠在⻄班牙聖地牙哥(Santiago)海邊發現聖徒詹姆⼠的安葬之處,被視為神蹟,⻄班牙國王阿⽅索⼆世在聖地牙哥建立教堂,於是信徒開始從歐洲各處前往參拜,這就是聖地牙哥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的起源。如果想多知道朝聖之路的路線及其他,網上有很多資訊,就不在此贅述。

我們這次走的是眾多朝聖路線中最早的,也就是阿⽅索⼆世走過的那條路,被稱為Camino Primitivo 原始之路,全長⼤約320公⾥,⼤部分⼈可在兩週走完。雖然路程較短,但因為是⼭區,難度較⾼。

Oviedo (奧維耶多)是⻄班牙Asturias 的省會,也是Camino Primitivo的起點。坐火⾞抵達後,我們⾺上去了⼤教堂領取「朝聖者護照」(註),沒想到教堂本⾝就讓我們流連忘返了。

⼤教堂是⻄元781年所建的哥德式建築,⼀千多年了,並不⼗分⾦碧輝煌,被歲⽉侵蝕的⽯磚,磨損的雕像,有⼀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沒有摩肩接踵的觀光客,可以安安靜靜繞著迴廊,感受教堂神聖的氛圍。

教堂旁邊立了朝聖之路起點的牌⼦,⼀位英國女⼠前來問要不要幫我們照相,接著攀談起來。原來她不久前才走完30多天的法國朝聖之路,住的是多⼈共享的朝聖者庇護所(Albergue),在那裏遇⾒的⼈們和經驗,只能⽤「神奇」來形容,直到走完全程還戀戀不捨。「路上的朝聖者互相關⼼照應。我不是虔誠的信徒,但旅途中很多事情讓我相信,⼀切⾃有安排」

女⼠眉⾶⾊舞地⿎勵我們:「祝你們旅途平安,Buen Camino 」

我們聽從女⼠的強烈建議,趕去運動⽤品店多買了⼀對走路的登⼭杖,後來證明⼿杖在上下陡坡時真是不可或缺。或許和英國女⼠的偶遇,也是冥冥中某個神奇的安排?

⼀⼤早七點踏上了朝聖之路。

Oviedo在⼈⾏道的地⾯都嵌入了⾦⾊⾙殼,⽤來引導朝聖者的⽅向,有時候是牆上的黃⾊箭頭,有時是店舖⾨⼝的磁磚,每次看到⼀個記號,就像收到這個城市的⼀聲祝福。

我們背負著沈重的背包,跟隨指引漸漸離開了城市,初升的太陽照在地上,就像是⼀條美麗的紅⾊地毯,涼風襲來,⽜鈴叮噹,⾝旁是綠油油的農場,遠⽅則是起伏的⼭巒。

Buen Camino!

註:每個走路超過100公⾥到達聖地牙哥的朝聖者,都能在終點⼤教堂領取證書。證書條件是必須在步⾏經過的城鎮蓋章(教堂,餐廳,旅社等等),證明你真的⽤腳走過那些地⽅。


Day 2 Grado-Salas 22.39km
相簿:https://adobe.ly/44LEGEO

朝聖徒步第⼀階段,⼼懷浪漫,想像⾃⼰抵達終點聖地牙哥完成壯舉。第⼆階段:毫無遮蔽的烈⽇下,不知還要走多久,只想趕快到今晚的住宿點。第三階段:雖然⾝旁有美麗的⼭景,眼裡只看得到前⽅三尺,祈禱下⼀個轉彎,路會變得平⼀點。

原始之路的風景優美,⼈少不擁擠,⽽且⼭區氣溫低,夏天走起來比較舒服。但⼭路崎嶇,難度超過我的體能,才第⼆天腳跟就出現登⼭者最怕的⿇煩:⽔泡。

⽔泡產⽣的原因之⼀是背包的重量,上網看到有些朝聖者為了帶⼀件還是兩件內褲⽽糾結,覺得很好笑。輪到⾃⼰打包時總害怕路上缺了什麼,帶了很多「以防萬⼀」的東⻄。在⼭上舉步維艱的時候,才開始後悔⾃⼰帶了那麼多東⻄,尤其是在⾺德⾥買了兩件「輕飄飄」的衣服。

其實朝聖者真正需要的東⻄非常簡單,就是兩套換洗衣物,⼀件保暖夾克,拖鞋,藥品和盥洗⽤具,登⼭杖,加起來不該超過體重的⼗分之⼀。徒步中學到的第⼀課,就是審視⾃⼰的貪⼼。如果不把多餘的東⻄丟棄,就要像宗教裡的「罪業」⼀樣,⼀路背負到終點。

原本以為能在長時間的步⾏時中整理思緒。現在才發現⾁腳如我,忍受⾝體的痠痛不適,避免被腳下亂⽯絆倒,只能專注在走路這⼀件事情上,沒有多餘的⼼⼒想東想⻄。

原來徒步並不能解決⼈⽣遇到的種種難題 ,⽽是把這些所謂的「難題」放下,專注於腳下。這是我在徒步中學到的的第⼆件事。


Day 3 Salas – Tineo 26.98km
Day 4 Tineo – Colinas de Arriba 22.63km

相簿:https://adobe.ly/3UeMfz8

朝聖之路上會遇⾒很多朝聖者。⼤部分是歐洲⼈:英國⼈,法國⼈,義⼤利⼈,德國⼈,荷蘭⼈,波蘭⼈,當然也有⻄班牙⼈。聽說亞洲最近也風⾏走朝聖之路,不過⽬前在路上只碰過兩位中國年輕⼈。

遇到其他朝聖者,除了打招呼,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這是你的第⼀次Camino嗎?」剛開始很困惑,難道有很多次嗎?後來才發現很多⼈是⼀再回來,每次走不同路線,好像上癮⼀樣。問他們為什麼來朝聖,為了宗教原因的⼈很少,⼤部分是把徒步當作另類渡假,那些走很多次Camino的⼈,都是愛上了朝聖者間那種萍⽔相逢,沒有利害的夥伴關係。

在路上,你可以⼀個⼈享受獨⾃旅⾏的樂趣,也可以隨機和不同年齡背景和⺟語的⼈交談。通常願意花幾週時間,不在意徒步辛苦的朝聖者都有股傻勁,和他們交談總是有所感觸。

朝聖者⾏程類似,常常會在路上,餐廳或住宿點不期⽽遇,第⼀次⾒⾯只是互相招呼,多遇幾次互通姓名,如果有緣⼀起走路就會聊到比較深的話題。比如我們在路上遇⾒⼀位即將開始讀物理博⼠的英國男⽣,從旅⾏聊到政治經濟,最後竟談起量⼦電腦來,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收穫。

另⼀位Camino朋友是墨裔美國⼈,已經走過好幾次朝聖之旅,超級熱情,得知我腳上長⽔泡,⾃告奮勇幫忙背背包。⼀路上呼朋引伴,彷彿每個⼈都是他的好朋友。

從荷蘭來的Ingrid說了⼀個故事,⼀位朝聖者第⼆天腳上就長了⽔泡,嚴重到非得⾺上處理不可,另⼀位朝聖者幫他治好了。他⽤學來的技巧,在路上幫有需要的⼈處理⽔泡,並不嫌棄陌⽣⼈髒臭的腳丫,幫助了很多⼈。「這就是Camino精神」Ingrid 若有所思地說。

第四天晚上我們住在⼩村⼦Colinas de Arriba的朝聖者庇護所,也就是租床位的青年旅社。聚集了來⾃各國的⼈,⼤家⼀起吃晚餐喝啤酒,七嘴八舌分享⼼得,讓我覺得好像回到⾼中或⼤學社團的感覺。(雖然對我⽽⾔有點吵)

清晨⼤家起床打包,吃完早餐,三三兩兩上路,道別的時候笑著說「待會兒⾒」,但誰也不知道下次⾒⾯是在什麼地⽅,什麼時候,或是就此各分東⻄。

聚散隨緣,這也是朝聖者精神的⼀部分吧。


Day 5 Colinas de Arriba-Berducedo 21.60km
相簿:https://adobe.ly/4fwCSVg

第三天走的太辛苦,從第四天起決定使⽤朝聖者的⾏李服務,托運公司幫忙把⼤背包送到下⼀間旅館,我們只要輕裝上陣。寄⼀次⾏李七歐元,並不算貴,但對我的腳和膝蓋來說真是救星。話是這麼說,這個「作弊」的決定還是讓我有罪惡感,覺得讓徒步朝聖的體驗打了折扣。

如果有起點和終點相同的兩條路,⼀條路距離較短但很陡峭,另⼀條的距離長卻比較安全。你會選哪⼀條?

第五天出現了這個選擇。官⽅的A道路,全程長⼀點,有村莊可以補給休息。另⼀條比較短的B道路,雖然據說風景極美,但崎嶇難⾏,路上沒有洗⼿間也沒有商店,⼭上天氣變化難測,如果不巧遇到⼤霧,或是下⼤雨,更有迷路失溫的危險。

我對⾃⼰的腳⼒沒有信⼼,計畫走道路A,然⽽庇護所中絕⼤多數朝聖者選的是B。在⼤家的強烈⿎吹下,我們改變計劃,反正不需負荷⾏李,已經容易多了。

⼀⼤早離開庇護所,⼤霧瀰漫,⾺上開始陡峭的連續上坡,能⾒度很低,看不⾒牧場的⽜隻,卻能聽⾒⽜鈴清脆的響聲。

走著走著,天空出現⼀個雲洞,陽光穿透,碧綠的⼭⾕忽然在⾯前顯現,縹緲靈動。但只不過幾分鐘,⼭⾕⼜重新籠罩在雲霧之中,剛才天堂般的景⾊,彷彿只是上帝的⼩玩笑。就這樣忽⽽朦朧忽⽽明朗,接近中午時終於雲霧散盡,但就不像剛才那麼好玩了。

這條路被稱爲Hospitales,但不是醫院的意思,只是⼀些⽯頭堆疊的簡陋⼩屋,是很久以前讓朝聖者在⼭上遮風避雨的。接下來的路並不好走,但是看到的美景,讓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Two roads diverged in the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 邊走邊默誦Robert Frost的詩,慶幸選了這條難走的路。但如果走另⼀條路,說不定會看到更不⼀樣的風景呢?⼈⽣不能重來,我只能相信⾃⼰所做的決定,就是唯⼀且最好的選擇。


Day 6 Berducedo – Granda’s de Salime 22.07km
Day 7 Granda’s de Salime- A Fonsagrada 27.53

相簿:https://adobe.ly/4mysr5V

最好的徒步時間是清晨,很多⼈天沒亮就出發了,經過⼀晚休息,腳⼒健旺,踩著步伐看旭⽇東昇,真是很美好的體驗。⼭區上午氣溫宜⼈,但是到正午就烈⽇當空,越來越熱,走起路來揮汗如雨,如果再加上沒完沒了的陡坡,走到懷疑⼈⽣。所以⼤家都選擇早早出發,希望在變熱之前走到下⼀個城鎮。

經過幾天的徒步,跟「同梯」的朝聖者漸漸混熟,每天都和不同的⼈邊走邊聊。第六天的路伴是來⾃德國的Isabel和Timon。Isabel和我們年齡相近,體能非常好,背著⼤包走路還能健步如⾶。在她的建議之下,我們開始學習北歐式健⾏(Nordic Walking),調整登⼭杖的長度,⽤固定節奏走路,善⽤⼿杖輔助上下坡,減輕⾝體負擔。

來⾃荷蘭的Ingrid不喜歡登⼭杖,她走路的秘訣是注意肌⾁的運⽤。邁步時不要⼼急,膝蓋抬⾼再輕輕放下,確認不要踩到亂⽯堆上,才不容易受傷。

這些建議都很有⽤,但不是⼀天就能練成。每天20多公⾥的⼭路走了六七天,我的腳起⽔泡,關節腫脹疼痛,腳指甲更因為連續下坡碰撞⽽瘀⾎變⿊…

所以我也有⾃⼰的⼩秘訣,那就是「假裝那不是我的腳」。每天早上出發時舉步維艱,還是無視疼痛,依照節奏⼀步步硬走,過⼀會兒⾎液循環變好,腫脹也逐漸消退,⼜可以繼續下去了。

第六天從1200公尺的⼭上,陡降到200公尺海拔的⽔壩,第七天在攝⽒32度的烈⽇下不斷上下坡,每天都覺得到了極限,但是隔天⼜有不同的挑戰,原來所謂「極限」是可以⼀再推進的。

每當覺得⾃⼰真走不動了,路上朝聖者的⼀個微笑,⼀句 ”Hola” 都帶來莫⼤⿎舞。好不容易走到咖啡店,坐下來⼀起休息吃東⻄,天南地北聊,不管是不是認識彼此,都充滿了「我們在同⼀條路上」沒有羈絆的夥伴感。

我終於明⽩為什麼有⼈⼀再回到朝聖之路來了。


Day 8 A Fonsagrada – O Cavado 26.73km
Day 9 O Cavado – Vilar de Cas 14.89km

相簿:https://adobe.ly/4mb8guY

第八天先從1000公尺陡降到700,然後重新攀升三個坡達到950,最後⼜下降到700公尺。雖然坡很陡,但是全程陰天,氣溫下降到攝⽒⼆⼗幾度,不像昨天走到快要脫⽔。

路上經過⼀個⼩亭⼦,裡⾯放了朝聖者不想攜帶或扛不動的東⻄:導遊書,雨具,充電線,防曬油等等,供⼈捐獻或免費拿取,很有朝聖者的分享精神。

這⼀天徒步⼈數變多,開始有⻄班牙本國⼈的團體加入朝聖⾏列,很熱鬧,有點台灣進香團的意思。

最後抵達O Cavado⼩城,我們終於走出了⼭區。

第九天的官⽅⾏程是走30公⾥到⼤城Lugo,雖然路比較平但實在太長,於是我們把它拆成兩天。

許多朝聖者不到六點就出發,開始漫長的⼀天,但我們這天只要走15公⾥,可以慢慢來,這也表⽰和⼤部分同⾏了八天的夥伴脫節,不知何時會再碰⾯。

然⽽分離也是認識新夥伴的機會,路上遇到菲律賓裔美國⼈Gary,是研究數學的數據分析師,和曉龍邊走邊談四個⼩時,從⼯作商機聊到世界局勢,我跟在後⾯不但腳累腦筋也沒閒著…

中午以前就抵達今天的住宿點,是⼀間非常美麗的庇護所,老闆超級可愛。只不過發現腳上⼜多了兩個⽔泡,很慶幸⾃⼰縮短⾏程的先⾒之明。

晚飯時所有的朝聖者坐在半室外的⼤長桌旁,長時間燉煮的⽜⾁入⼝即化,配上當地⽣產的葡萄酒和烈酒,極為美味。過⼀會兒街坊鄰居也在旁邊坐了⼀桌,這裡也是他們社交閒聊的地⽅。

真是美好的⼀天。


Day 10 Vilar de Cas – Lugo 18.47km
Day 11 Lugo – O Burgo 24.29km

相簿:https://adobe.ly/46RWDEB

第⼗天只有15公⾥,比較輕鬆的⼀天,步⾏前往古城Lugo。

Lugo(盧⼽)是⻄班牙Galicia⾃治區中Lugo省的⾸府,歷史開始於⻄元前13年的羅⾺時代,圍繞古城的城牆建於⻄元三世紀,也有⼀千七百多年歷史,是⽬前歐洲保存最完整的羅⾺圍牆。前⾯⼗天都在⼩村⼩鎮打轉,來到有歷史古蹟的⼤城讓⼈⼗分期待。

遊⼈可以登上羅⾺城牆繞⾏,⽯牆由⾴岩和⽯塊組成,草⽊從⽯頭的縫隙冒出,替灰撲撲的⽯牆增添⾃然的顏⾊。居⾼臨下俯瞰,世界被牆分成兩塊:歷史凝固於牆內,牆外則是在地⼈⽣活的地⽅。

就像所有的中世紀老城,⼤教堂是Lugo的靈魂和中⼼。Santa Maria Cathedral是羅曼式和歌德式混合建築(Romanesque & Gothic),最特別的是合唱團所坐的位置,有著精美的⽊雕,想像坐在這麼美的地⽅唱歌,⼀定非常幸福,可惜教堂內部不能拍照。

旅館介紹我們去附近⼩餐廳⽤餐,美味的蒜烤蝦仁和烤⽜⾁。價格也很合理,是我們這次旅⾏吃過最好的美食之⼀。

除了觀光客,Lugo的⼈⾞不多,有點空落落缺乏⼈氣的感覺。然⽽旅館附近冷清的酒館餐廳,從晚上八點忽然開始熱鬧,直到半夜三點還⼈聲鼎沸,吵得⼈無法入睡。

真不知是從哪裡冒出這麼多⼈的,原來這才是⻄班牙⼈的作息時間。
只剩最後100公⾥了。

從Lugo⼤教堂出發,前往今晚住宿的⼩鎮,今天只有22公⾥。

⼀路上經過⼩村⼩鎮,也穿越了幾次森林⼩徑。天不熱還下了⼩雨,路很平,簡直像在郊遊,有些朝聖夥伴覺得太無聊,我卻很享受這悠閒的感覺。

路上被某位婦⼈「拐」到她家去試吃⾃家⽣產的乳酪,新鮮好吃,但我們⾝上的零錢只剩⼀歐元,只好全部貢獻給她。

看到有台章⿂造型的餐⾞,很多徒步者都停下來午餐,在這裡碰到來⾃荷蘭的老朋友和來⾃紐約的新朋友,都是第⼆次走朝聖之路。「朝聖之路讓我了解⼈真正需要的東⻄並不多,學會變成⼀個比較快樂的⼈…」新朋友很有感觸地說。

吃飽喝⾜後我們結伴走了⼀⼩時,然後互道再⾒,各⾃前往落腳的城鎮。


Day 12 O Burgo de Negral – Melide 21.27km
相簿:https://adobe.ly/457Ww6n

走在路上的時候有時會想,如果是50年前的朝聖者,⼀定有和我們有非常不同的經驗。那時沒有Internet,沒有GPS⼿機,沒有網上社群。沒法查詢今天該在哪裡歇腳,最好吃的餐廳是哪家,更無法預期下⼀個轉⾓,等待你的是什麼。

很多⼈說朝聖之路上常發⽣奇蹟,我們聽了都⼀笑置之。但今天⼀個奇蹟也發⽣在我們⾝上。

⼀⼤早七點離開旅館,步⾏⼀⼩時後,經過賣紀念品的路邊⼩店。⻄班牙的店開的晚,這間⼩店這麼早就開⾨,⼤概是想做清晨出發的第⼀批朝聖者⽣意。

走進去時沒打算買東⻄,只是想可以在朝聖者護照上蓋個「到此⼀遊」的章。店主是個友善的中年男⼈,東看⻄看的時候他忽然問:「你們從那裡來?」我們回答:「台灣」。

「新⽵?墾丁?」店主很興奮地說。他去過台灣兩次。這麼巧?我決定買個10歐元的⼩項鍊做國⺠外交,挑選好了⽰意某⼈付錢。

曉龍的⼿伸到⼝袋裡,臉⾊忽然變得很奇怪,開始東翻⻄找,最後說「⽪夾不⾒了」猜想走出旅館時⽪夾掉在房間了,嘗試聯絡旅館卻沒⼈回應,如果步⾏回旅館,來回要花費兩⼩時。著急之際我問店主:「是不是可以幫我們叫計程⾞?」

店主點點頭走進後⾯,過了⼀下出來把店的鐵⾨拉下說:「不介意的話,我可以載你們去旅館」

我們坐進店主的老爺⾞,往旅館⽅向前進。⾞上閒聊中,我們得知店主名字是Jose,在巴塞隆納認識台灣女孩,結婚⼜離婚,最後⼀次去台灣是⼗七年前,到新⽵辦理離婚⼿續。

路上⾒到朝聖者們從反⽅向徒步前來,我除了感激也覺得抱歉,這些都是Jose潛在的顧客,卻因為幫助我們關上店⾨,失去了賺錢機會。

抵達旅館後很快找回了⽪夾,然後搭⾞回到Jose的⼩店,我挑了兩條項鏈和⼀個⼿⼯⽊刻作為答謝,也補償⼀下⼩店的損失。

其實⽪夾裡沒有什麼重要物品,丟了也不會造成嚴重損失,但是這件事卻讓我們⼼中充滿溫暖。在這麼偏遠的⼭裡,得到和台灣有特殊因緣的Jose幫助,不得不說是個⼩⼩的奇蹟。

即使在⾼科技時代,我也無從知道在朝聖之路的下⼀個轉⾓,有什麼在等待著我。

或許我們和五⼗年前的朝聖者並沒什麼不同。


Day13 Melide-Arzua 14.53km
相簿:https://adobe.ly/4mSybaX

⼜是輕鬆的⼀天,只走13公⾥。

跟我們同時出發的夥伴們,⼤部分已經到達終點聖地牙哥。我們把兩個30公⾥的⾏程拆成四天,現在還在慢吞吞⿔速前進,看網上夥伴們貼出主教堂前的⼤合照,某⼈的⼼情有點失落。

從Melide開始,原始之路(Camino Primitivo)和法國之路(Camino Frances)會合,路上朝聖者多了許多,也有很多走100公⾥短程的。在這裡第⼀次碰到也住在美國的台灣⼈,很開⼼地分享情報,相約以後再⾒。

今晚的住宿地是Arzua,很繁忙的城市。旅館告訴我們今天有市集,所以趕快跑去看。賣衣服的地攤,排隊吃⼩吃的長龍,簡直跟台灣夜市沒什麼不同。在紐約貴到不⾏的⻄班牙起司火腿和香腸,在這裡市場裡擺得滿滿的。⼀⼤塊起司和⼀條香腸,加起來不到三歐元,配上麵包和甜美多汁的桃⼦,今天的晚餐就是它了。

我們在朝聖之路的前半段拼命趕路,卻不曾停下腳步好好感受當地⼈的⽣活,也是直到這幾天,才有餘裕看樹上吱吱喳喳的⼩⿃長什麼樣⼦。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Day14 Arzua- A Lavacolla 33.56km
相簿:https://adobe.ly/44ZthRW

朝聖之路有很多條:法國之路是⼈數最多的,還有葡萄牙之路,北⽅之路等等。我們走的原始之路⼈最少,但接近終點聖地牙哥時,會和法國之路合併,北⽅之路也隨後併入。三條路變⼀條,朝聖者的密度當然也變⾼。

「我決定繞道⽽⾏。」來⾃德國的Isabel抿著唇說:「聽說在Melide之後,前往聖地牙哥的朝聖者擠成⼀團,甚⾄會在⼭路上塞⾞,⼤排長龍前進!」

今天三條朝聖之路合併,我們八點才出發,果然看到了前所未⾒的⼈潮。有些朝聖者長途跋涉30多天,風塵僕僕⼀看便知,有些⾏囊簡單步履輕盈,嘻嘻哈哈,⼤概是走100公⾥的短程朝聖者。

我在⼈群間不疾不徐走著,不時回應其他朝聖者傳來的「Hola!(你好)」「Buen Camino!(⼀路平安)」。⽣活在⼤城市的我,很難想像沒來由地跟陌⽣⼈問好,但這幾天說的問候語,⼤概比過去⼗年加起來還要多。

神奇的是,這並不讓我感到厭煩,因為朝聖者的問候,都是真⼼誠意的,承載了很多善意,我很感激地接收了善意,再把我的善意傳送給別⼈。

這些善意匯集起來,就像是⼀條流淌在朝聖之路上的河流,湧向所有⼈共同的終點:聖地牙哥。

今天計畫走20公⾥,⼤概要走五⼩時。

好在天氣不熱,走的速度快,並沒出現⼀條長龍的塞⾞現象。然⽽有些年輕⼈把⼿機⾳樂開很⼤,令⼈皺眉,我只好戴上耳機,把⾃⼰的⾳樂打開。

下午兩點抵達住宿的⼩鎮,朝聖者們紛紛卸下⾏囊入住庇護所,我拿出⼿機地圖查詢,竟發現預訂的旅館不在附近,還在10公⾥外!

但誰教我訂錯旅館了呢?只好繼續走。跟著路上的指標,我們進入了⼀座森林。剛才的各種喧嘩熱鬧,都隨⼈潮停留在上⼀個⼩鎮,整條路上只剩我們兩⼈。

路的兩側是參天的⼤樹,看不⾒盡頭。我⼀拐⼀拐地走著,腳板因為走太多路⽽腫脹,但這樹林有種神秘的氣息,讓⾝體的疼痛得到緩解。耳機裡播放的剛好是⾺勒第三號交響曲的最後⼀個樂章,溫柔哀傷卻充滿勇氣,彷彿在傳達樹林想告訴我的撫慰和⿎勵。

這是我在朝聖之路上最接近宗教感動的⼀次經驗。倒數第⼆天,我們走了破紀錄的33.5公⾥。


Day 15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2.06km
相簿:https://adobe.ly/41tNyOx

最後⼀天。

重新把⼤背包背上,開始最後的10公⾥。很久沒背背包了,走起來覺得特別沈重。漸漸更多的朝聖者加入了⾏列,樹林裡傳來風笛聲,吹出振奮⼈⼼的曲調,為朝聖者疲憊的腳步打氣。

幾個上坡後抵達最⾼點,在此眺望聖地牙哥城,終點⼤教堂的尖頂遙遙在⽬。Santiago de Compostela,星星聚集之地,到底是什麼樣⼦的地⽅呢?

聖地牙哥是個現代都會城市,規模比想像中⼤很多,進城後⼜走了很久才抵達終點⼤教堂。廣場上已經擠滿了剛剛抵達的朝聖者,有些⼈擁抱歡呼,有些⼈跌坐地上,不可置信看著眼前宏偉的教堂。

除了完成⽬標的滿⾜感,⼼中也有⼀些失落。不是因為教堂不夠美麗,⽽是過去⼗五天的節奏到了⼀個停頓的時候。不再需要每天六點鐘起床打包啟程,不再為了每天無盡的上下坡懷疑⼈⽣,再聽不到萍⽔相逢陌⽣⼈的⼈⽣故事,再不能夠把複雜的⼈⽣難題暫且放下,全神貫注只為⼀個⽬標勉⼒前⾏。

接下來是每個朝聖者抵達必做的事:到朝聖者辦公室領取證書(Compostela),然後就結束了。

走出朝聖者辦公室,夥伴Ingrid正在外⾯對我們露出熟悉的微笑。

今明兩天是聖地牙哥每年最⼤的慶典,到處擠滿了⼈。最令⼈開⼼的,是在⼈潮中和同⾏的朝聖夥伴不期⽽遇。

原始之路的夥伴們,有幾位還留在聖地牙哥,⼤家決定晚上來聚個餐。

阿根廷裔美女Romina找到⼀間美麗的⼩餐廳,供應物美價廉的⻄班牙美食。⼤家坐了⼀桌,說起路上的趣事和糗事,還有最困難的那幾天⼭路,原來不是只有我想過要叫⾞放棄。

Gary說有⼀天他特別困難,腿非常痛,⼜差點走錯路,結果遇到我們⼀路相陪聊天,幫他度過難關:「曉龍莉莉是我的天使!」啊哈,我只記得那天和他聊了四個⼩時,走到腳丫和腦筋都打結,不知竟成為別⼈的救星。

有德國⼈剛正性格的Isabel中途失去蹤跡,⼀直不知道原因,原來她在Lugo洗衣時不慎把朝聖者護照連同衣服⼀起送進了洗衣機,⼗天的徒步證明變成皺巴巴的⼀團。反正她去年已經走完葡萄牙之路獲得朝聖證書,這次索性換走另⼀條沿海的燈塔之路,看到了更美更獨特的風景。

Ingrid提到三天前有朝聖者步⾏時忽然倒地不治,那正是我們和法國之路交會的時候。35歲的韓國年輕⼈和新婚妻⼦來朝聖度蜜⽉,卻發⽣這樣的悲劇,讓⼈嘆息,也讓⼈更珍惜有限的⽣命。

美好的夜晚,就在美食,歡笑,還有⽜頭不對⾺嘴的google翻譯器中度過,餐後⼤家⼀同前往教堂廣場聽熱⾨⾳樂看煙火,直到半夜才互道珍重分別。

我們的15天朝聖之旅就在這裡,真正的結束了。


The End 後記
相簿:https://adobe.ly/45qRDV5

聖地牙哥是座美麗的城市,除了⼤教堂彌撒和特殊的「搖香爐」儀式,還有充滿歷史感的中世紀古街,公園和現代建築也值得⼀遊。

其中我覺得最特別的,是聖地牙哥的「朝聖博物館」 (Museum of Pilgrimage and Santiago),展⽰的不只是⻄班牙或天主教的朝聖,還包括世界其他宗教的類似活動。藏傳佛教的轉⼭,⽇本熊野古道和四國遍路,還有印度恆河沐浴等等,從跨宗教的觀點,來探討「朝聖」這項普遍卻⼜特殊的⼈類活動。

從宗教的⾓度來看,古時候的朝聖路並不平靖,森林有野獸,路上有盜賊。信徒離鄉背井,踏上漫長⽽充滿未知的朝聖之路,是對信仰堅定的⼀種考驗。

從經濟的⾓度來看,朝聖改變的不只是個⼈,也改變了朝聖路所經之地的發展。

以聖地牙哥為例,⻄元九世紀的時候只是⼀間⼩教堂,隨著前來的信徒越來越多,教堂不斷擴建,道路橋樑修築,城鎮也繁榮起來。兩次⼤戰和⻄班牙內戰後,朝聖之路逐漸沒落,直到1980年的⼀位⼩村神⽗,在荒廢的路邊逐⼀畫上指路的黃⾊箭頭,引導朝聖者重新回到他摯愛的路上。

經過神⽗的努⼒和當地政府的經營,Camino de Santiago不再只是天主教的朝聖之路,也變成⼀種觀光旅遊的⽅式。根據統計,2024年Camino吸引了50萬⼈從世界各地⽽來,徒步朝著聖地牙哥的⽅向前進。

神⽗的夢想實現了嗎?

「朝聖之路是具有宗教神聖意義的,不是⼀般觀光旅遊…我真的很想知道,你們為什麼要去走Camino呢?」

葡萄牙的最後⼀晚,在餐廳遇到⼀對虔誠天主教徒的德國夫婦。那位先⽣很困惑,想了解我們兩個非教徒,是基於什麼理由才踏上天主教的朝聖之路?

為什麼呢?我⼀不問神蹟,⼆不求上天庇護,走這條路的意義何在?

長時間徒步對體能和耐⼒是⼀種磨練。我們強迫⾃⼰只攜帶基本必需的物品,開始徒步以後,才理解到任何多餘的東⻄都是負擔。簡單來說,徒步結束以後,我感到⾃⼰的物欲降低了許多。

另⼀項收穫是朝聖者間的情誼。從不間斷的Buen Camino問候,讓害羞的我學會主動開⼝表達善意,也坦然接受別⼈的好意。朝聖路上,你就是你,只要敞開⼼胸,沒⼈在意你的國籍性別,社會地位和成就。⽽那些曾經⼀起走路互相打氣的夥伴們,即使以後不再聯絡,都會在我⼼中的特殊位置,佔有⼀席之地。

Endurance, persistence, reflection, compassion。這些體驗對我彌⾜珍貴,但也許對⼀個真正的教徒來說,宗教之外的理由無關緊要。

然⽽我會⼀直記得那些微涼的早晨,曙光初綻的天空下,綠⾊⼭巒⼀望無際向前伸展。背負著⾃⼰的⾏囊,雖然腳痛仍咬牙⼀步⼀步跨出的步伐,因為知道夥伴在⾝旁,⽬的地在那裡。

或許真的是上天賜與的,那麼簡單,不需要解釋的快樂。